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哈里·马丁逊(1904年5月6日—1978年2月11日),瑞典诗人、小说家,一个自学成才的工人阶级作家,是最重要的现代化指数瑞典无产阶级文学家。在1974年马丁森与艾温德·约翰逊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马丁森的诗的特点是语言上的创新,精密的观察,和灿烂的就业隐喻。他被誉为“20世纪瑞典诗歌的伟大改革者”,并以其作品的语言创新和频繁使用隐喻而闻名。
人物经历
哈里·马丁逊出生于瑞典南部布莱金厄省的亚姆斯霍格镇。父亲原是船长,后离船经商。他6岁时,父亲病故,母亲丢下7个孩子只身前往美国谋生。他被送进教区福利机关,福利机关又把他交给收费最低的农家抚养,小小年纪除了要干笨重的体力劳动外,还经常受到养父母的虐待,他的童年异常凄惨。16岁后,他在外国轮船上当司炉工、水手,到过印度南非等许多地方。21岁时,他因在隆德的隆达园公园流浪而被捕。1929年,他以诗人的身份出道。与阿图尔·隆德奎斯特、古斯塔夫·桑德格伦、埃里克·阿斯克伦和约瑟夫·克耶尔格伦合著了《五个年轻人》这部作品集,引入了瑞典现代主义。他以半自传体小说《开花的荨麻》(1935年)而广受欢迎,讲述了一个年轻男孩在乡村遇到的困难。这部小说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小说《通往克洛克里克的道路》(1948年)也取得了巨大成功,1949年,马丁逊成为第一个被选为瑞典学院院士的无产阶级作家。1974年他同瑞典另一位作家埃温特·约翰逊一起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是“由于他的作品通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马丁逊的诗作浩繁,他是个迅思多产的诗人。1931年出版的诗集《诺尔美》是他的成名作之一,收集了他回忆辛酸童年和描写海上瑰丽风光的诗篇。
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诗歌集《阿尼亚拉》,讲述了太空飞船阿尼亚拉在太空旅行中迷失了航线,随后漂浮在没有目的地。这本书于1956年出版,1959年由卡尔-比格尔·布隆达尔作曲成歌剧。这部作品被描述为“一个关于人类脆弱和愚蠢的史诗故事”。
对于197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批评,敏感的马丁逊很难应对,于1978年2月11日在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用一把剪刀割开了肚子自杀,被描述为“类似切腹的方式”。马丁逊被广泛认为是自奥古斯特·斯特林伯格以来最伟大的瑞典作家。2004年,瑞典各地庆祝了马丁森诞辰100周年。自那年起,Cikada奖项以哈里·马丁森的名义颁发。哈里·马丁森协会成立于1984年,并颁发哈里·马丁森奖给在哈里·马丁森精神下工作的个人或组织。瑞典学院设立了哈里·马丁森奖学金,以纪念哈里·马丁森,奖励使用瑞典语写作的作者。
马丁逊非常向往中国,收集在《信风集》(1945)中的长诗《李阚在树下的一席谈》通篇是老庄哲理。他以中国为题材杜撰的历史刷《魏朝三刀》(1964)也颇负盛名。
个人生活
从1929年到1940年,他与小说家莫阿·马丁逊结婚,她是一位著名的女权主义者和无产阶级作家,他们是通过斯德哥尔摩的一个无政府主义报纸《品牌》相识的。他于1934年前往苏联,由于莫阿批评他缺乏政治承诺,他们离婚了。1942年,哈里与英格丽德·林德克兰茨(1916-1994)结婚。
人物作品
他早期的作品还有诗集《现代抒情诗选》(1931)、《游牧人》(1931)、《自然》等。这些诗作反映了作家悲惨的童年生活和坎坷的经历,也阐述了他自己的生活哲学:人的生活应不断更新。
马丁逊的中期作品有诗集《信风》(1945)、《蝉》(1958)、《车》(1960)等,在这些诗集中,诗人用细腻而独特的手法描写了大量的自然景物。一九五六年发表的叙事长诗《阿尼阿拉号》是马丁逊诗歌的代表作。
马丁逊晚年的诗作有诗集《光明与黑暗之诗》(1971)、《草之山》(1973)等。
马丁逊的小说主要有长篇小说《荨麻开花》(1935)、《出路》(1936)、《迷惘的美洲豹》(1941)、《通向钟国之路》(1948)、《浪子的故事》(1956)和《阿尼亚拉》等,其中《荨麻开花》为其代表作。除诗歌、小说外,马丁逊还创作了一批散文、游记、剧本等,如散文《漫无目标的旅行》(1932),游记《再见吧,好望角》(1933),历史剧《魏朝三刀》(1964)等。
写作特点
马丁逊的诗歌创作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间或有神秘、悲观色彩。作品较为晦涩难懂。他的抒情诗含蓄隽永,富有哲理,颇似中国的古诗词。由于他在绘画方面也有相当造诣,他的自然小诗宛如一幅幅精美的风景画。马丁逊的诗不仅想像丰富,联想奇特,语言流畅,感情细腻,而且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表现出诗人擅长采用新的视角观察人生,寻求独到的发现和体悟。
人物评价
197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瑞典自己人,由小说家埃温特·约翰逊和诗人哈里·埃德蒙·马丁逊平分,哈里·马丁逊的获奖理由是:“由于他的作品能透过一滴露水反映整个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经常发给自己家里人,这一次还是两位瑞典作家平分,如果说埃温特·约翰逊则实在没有多少特色可言,那么哈里·马丁逊是个不错的诗人。他16岁当海员,随船去过南美及印度,浪迹天涯。马丁松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的文学天才是在流浪生涯中生发的,被称为“文学界的流浪儿”。他最初的诗歌以海员生涯为题材,如《鬼船》,后来还写了《海风之路》《光与暗之诗》《草之山》。他的诗歌景物描写很细致,也很奇特。他除了细致的观察,还有丰富的想象力,他被公认的代表作是科幻太空长诗《阿尼亚拉》。科幻小说在美国和欧洲都很发达,但科幻诗歌却并不发达,正宗的诗人写科幻诗歌的也很少,所以《阿尼亚拉》显得很特殊,但故事叙述的很完整,语言流畅,太空航行中充满了危机感和各种矛盾,应该说是一篇很不错的科幻作品,但科幻经典却谈不上。诗人善于采用新的视角观察人生,寻求独到的发现和体悟,他的诗歌很独特,敢写科幻诗歌就是很独特的了,更何况他还以科幻诗歌尔闻名。他注重思考,他的诗往往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和巨大的艺术涵盖力。但严格的说来,他却没有太独特的语言贡献,语言魅力不足,所以和很多大诗人比还有一些距离。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个人生活
人物作品
写作特点
人物评价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