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树科
木兰纲荨麻目
马尾树科(学名:Rhoipteleaceae):是双子叶植物纲荨麻目的一个科,只有马尾树属1属,1种,落叶乔木,高17米,胸径40厘米。
形态特征
乔木,具芳香,幼嫩部分密被树脂质腺体及短柔毛;芽具柄,裸露,常稍稍与枝合生而着生于叶腋以上。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无柄,互生,边缘具锯齿;托叶早落。各花序生于小枝上端的叶腋内,为由简单的细长分枝集合而成局部的帚状圆锥花序,各花序下的叶向小枝顶端逐渐缩小,最后退化成与局部花序上的分枝处的苞片相同的苞片,生于小枝下端的花序为叶腋以上着生,生于上端的花序则生于苞片腋内,所有花序复合成偏向一侧而俯垂的复圆锥花序。
花杂性同株,风媒,辐射对称对,下位,花被片4枚,离生,成轮排列。两性花中的雄蕊6枚,花丝细,在蕾中伸直并直立;花药基底着生,顶端微凹;药室纵裂;药隔极窄,背腹面被有细小腺体;花粉粒极面观为正三角形,赤道面近于圆形而略扁,具三条位于赤道的萌发短沟,开孔大,其横向直径较萌发沟的长度为大,外壁的厚度与内壁相等或稍厚。
雌蕊1枚,上位密被泡状腺体,侧扁,2室,1室退化而无胚珠,另1室具1胚珠;柱头离生,薄片状,顶端斜截状,具不规则的细齿;胚珠半倒生,具2层珠皮,珠柄短,着生于隔膜上,珠孔向下。雌花中的雌蕊较小,无退化雄蕊两性花及雌花1至7枚,常3枚形成二岐团伞花序,无柄,互生于花序分枝上,中间为两性花,两侧为雌花;具1花者,除中间的两性花外,两侧花发育,仅各具2小苞片;具2花者,中间的花不存在,两侧的花为雌花;具6花者,为二回二岐,第一级中间的两性花不存在,全为雌花,或第一级两侧的花为两性花,第二级两侧的花为雌花;具7花者,第一级中间的及两侧的都为两性花,第二级两侧的花为雌花;每花具1 苞片,各级中间的花具极短的柄,无小苞片,两侧的花无柄,各具2小苞片。
小坚果通常为两性花发育而成,略扁,中果皮木质,褐色,具疣状凸起;内果皮白色;外果皮薄,纸质,成2翅相连而形成围绕小坚果的近圆形的翅,顶端具宿存的柱头及弯缺,翅上满布细小的腺体,两侧各具4条纵向而与翅缘平行的脉,仅在内方的脉有稀疏的细脉成网状连结;基部有宿存的花被片,花丝有时亦残存;种子卵形,外种皮褐色,稍坚韧,内种皮白色,近肉质,无胚乳,胚伸直,胚根短小,向上,子叶向下,并立,厚而稍凸,胚芽不显著。
分布情况
马尾树科是一个单型科,仅1属1种,产中国及越南
下级分类
马尾树属 Rhoiptelea Diels et Hand. -Mazz.
乔木,具芳香,幼嫩部分密被树脂质腺体及短柔毛;芽具柄,裸露,常稍稍与枝合生而着生于叶腋以上。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无柄,互生,边缘具锯齿;托叶早落。各花序生于小枝上端的叶腋内,为由简单的细长分枝集合而成局部的帚状圆锥花序,各花序下的叶向小枝顶端逐渐缩小,最后退化成与局部花序上的分枝处的苞片相同的苞片,生于小枝下端的花序为叶腋以上着生,生于上端的花序则生于苞片腋内,所有花序复合成偏向一侧而俯垂的复圆锥花序。
花杂性同株,风媒,辐射对称对,下位,花被片4枚,离生,成轮排列。两性花中的雄蕊6枚,花丝细,在蕾中伸直并直立;花药基底着生,顶端微凹;药室纵裂;药隔极窄,背腹面被有细小腺体;花粉粒极面观为正三角形,赤道面近于圆形而略扁,具三条位于赤道的萌发短沟,开孔大,其横向直径较萌发沟的长度为大,外壁的厚度与内壁相等或稍厚。雌蕊1枚,上位密被泡状腺体,侧扁,2室,1室退化而无胚珠,另1室具1胚珠;柱头离生,薄片状,顶端斜截状,具不规则的细齿;胚珠半倒生,具2层珠皮,珠柄短,着生于隔膜上,珠孔向下。雌花中的雌蕊较小,无退化雄蕊两性花及雌花1至7枚,常3枚形成二岐团伞花序,无柄,互生于花序分枝上,中间为两性花,两侧为雌花;具1花者,除中间的两性花外,两侧花发育,仅各具2小苞片;具2花者,中间的花不存在,两侧的花为雌花;具6花者,为二回二岐,第一级中间的两性花不存在,全为雌花,或第一级两侧的花为两性花,第二级两侧的花为雌花;具7花者,第一级中间的及两侧的都为两性花,第二级两侧的花为雌花;每花具1 苞片,各级中间的花具极短的柄,无小苞片,两侧的花无柄,各具2小苞片。
小坚果通常为两性花发育而成,略扁,中果皮木质,褐色,具疣状凸起;内果皮白色;外果皮薄,纸质,成2翅相连而形成围绕小坚果的近圆形的翅,顶端具宿存的柱头及弯缺,翅上满布细小的腺体,两侧各具4条纵向而与翅缘平行的脉,仅在内方的脉有稀疏的细脉成网状连结;基部有宿存的花被片,花丝有时亦残存;种子卵形,外种皮褐色,稍坚韧,内种皮白色,近肉质,无胚乳,胚伸直,胚根短小,向上,子叶向下,并立,厚而稍凸,胚芽不显著。
代表植物
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 Diels et Hand.-Mazz.
落叶乔木,高达20米,胸径可达60厘米;树皮灰色或灰白色,浅纵裂;小枝初具棱后变圆,褐色或紫褐色,密生浅黄褐色皮孔;幼枝、托叶、叶轴、叶柄及花序都密被微细的、初时黄色而光亮、后变白色的腺体及细小而弯曲的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常具6-8对小叶,生于小枝最上端者具3-4对小叶,通常长15-30厘米,最长者达40厘米或更长;叶柄长3-4厘米,基部膨大,叶轴上面具窄槽,槽内的毛较密且不易脱落;小叶互生,无柄,顶生者为两侧几相等披针形,基部成不对称楔形,侧生者为偏斜的长椭圆状披针形,基部上侧较下侧为宽,近圆形或圆楔形,长6-14厘米,宽2-4厘米,生于叶轴下端的叶较短小,常为偏斜的椭圆状卵形,基部近心脏形,边缘具由侧脉沿伸出的短尖头的锯齿,叶面绿色而稍具光亮,仅在中脉上被短毛,幼时沿叶脉处具黄褐色腺体,叶背浅绿色,在中脉及侧脉上和脉腋内具短毛与腺体,细脉上全面或多或少密布腺体,中脉及侧脉在叶背较在叶面浮凸更甚,侧脉14-20(稀9)对;托叶叶状,长3-6毫米,扇状半圆形,全缘而成波状皱折,无柄,基部偏斜,先端由中脉伸出成尾尖,两侧各具3条侧脉,早落。
复圆锥花序偏向一侧而俯垂,常由6-8束腋生的圆锥花序组成,花序上的细长分枝通常长15-30厘米,稀达38厘米,具1.5-2.5厘米长的总花梗,生于小枝下端的花序为叶腋以上着生,生于上端的花序则着生于卵形而急尖的长2毫米的苞片腋内。团伞花序由1-7花组成,无柄,基部几乎全部为卵形或宽卵形而渐尖的长1.5-2毫米的苞片所包围,小苞片较小,花倒圆锥状球形,花被片倒卵状圆形,长2毫米,淡黄绿色,干后变成褐色,宿存于果实基部。小坚果倒梨形,略扁,长2-3毫米,外果皮薄纸质,由两心皮的背脊凸出而成翅状,相连而形成围绕小坚果的近圆形或卵圆形的翅,宽5-8毫米,顶端具宿存的柱头及凹入圆翅1/7-1/5的弯缺,初为绿色,后带紫红色,干后淡黄褐色,满布稀疏的灰褐色腺体,两侧各具4条纵脉,中果皮木质,褐色,具不规则疣状凸起,内果皮白色;种子卵形,长2毫米。花期10-12月,果实7-8月成熟。
贵州省南部及东南部、云南省东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至西部。生于海拔700-2 500 米的山坡、山谷及溪边之林中。因其复圆锥花序俯垂于枝端颇似马尾,故云南、广西称之为马尾树越南也有分布。
木材坚实,耐用,可作建筑、家具、器具等用材;叶及树皮富含单宁,可提取胶。生长快,可作造林树种。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情况
下级分类
代表植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