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是
学林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的图书。本书主要介绍了布芬的思想,以及他对正式组织的研究有开拓性的影响;他对阶层的研究给该领域带来了一个新的方向和他对交换理论的研究等。
彼得·布劳(Peter Blau,1918-),生于
奥地利,在20世纪40年代移居
美国。他于1952年从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获得
社会学博士学位,并在
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执教。至今已发表一百多篇论文、十多本著作,其中有《科层的动力》(1955)、《社会生活中的交换和权力》(1964)、《美国职业结构》(1967,与O·D·I)uncan合著)、《不平等性与异质性》(1977)和《机会结构》(1994)。
布劳的学术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并且超出了社会学的范畴。他对正式组织的研究有开拓性的影响;他对阶层的研究给该领域带来了一个新的方向;他对交换理论的研究至今仍是学者们研究微观与宏观社会结构二者联系的一个关注点;而他晚年致力于发展的则是一整套关于社会结构的正式理论。
至今为止,布劳已获得多项荣誉。他是美国文理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成员,曾担任美国社会学学会1973一1974年的主席。美国社会学学会已授予他索罗金奖(1968)、杰出学术奖(1980)、社会学界杰出服务奖(1981)和杰出学术事业成就奖(1996)。
社会科学家对科层制结构和动态研究的浓厚兴趣有许多来源。最显著的来源,是现代社会中大规模正式组织的空前发展。在那些组织中,如果要达到组织目标就要发展等级制度,并用它来管理社会机器。当然,决定这样的组织发展步伐的还是大公司和大工业、大政府、大规模武装组织,还有近些年发展的大劳工组织。不过,科层制的特征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譬如许多专注于教育、科研、宗教、社会福利和业余生活的协会组织。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呈现在社会科学家和普通人的面前。
第二个来源是这些事实所隐含的道德和政治含义。与哲学家、艺术家和许多科层制的“受害者”一样,社会科学家常常特别关注标准化和常规化、非人格化和可互换性,以及其自身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