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镇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辖镇
嘉定镇是中国赣州市信丰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该镇位于信丰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嘉定镇的面积为26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6.24万人(2019年末)。嘉定镇由原嘉定镇、同益乡和龙舌乡于2001年6月合并而成。嘉定镇以嘉定桥命名,该桥建于宋嘉定三年(1210年)。嘉定镇被誉为“赣南第一大镇”。2019年1月9日,嘉定镇因其合唱表演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此外,该镇还于2019年12月16日入选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名单。嘉定镇辖区内拥有788家工业企业和104家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
地理环境
嘉定镇总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199亩,山地33万亩。总人口19.8万人,总户数5万多户。辖13个社区居委会,39个村委会,693个村民小组。嘉定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105国道、赣粤高速公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信(丰)—(南)雄公路、信(丰)—寻(乌)公路、信(丰)—池(江)公路横亘东西,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处于赣州市一小时经济圈南昌市广州市、深圳四小时经济圈。全镇完成了村组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电网价格一体化,形成了以程控交换、光纤传输、宽带互联网站的现代化通讯信息网络。
嘉定镇是“江西省百强乡镇”。2010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43.5亿元,财政总收入77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958元,人均增收414元。2005年度被江西省委省政府评为江西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嘉定镇是“赣南产业强镇”。农业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农副产品众多,已形成脐橙、蔬菜、烟叶、生猪、水产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2006年,全镇果业面积达4.6万亩、烟叶面积2200亩、商品蔬菜面积1.2万亩、生猪4.5万头、家禽30万羽、水产品800吨。工业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依托萝卜和稀土碳酸钙等多种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厂、矿产品精深加工、手钩制衣等工业支柱产业,特别是在县城北郊规划的万亩工业园区,属省级工业园区、江西省30个重点工业区之一旅游产业独特,镇内佛教胜地——南康南山森林公园毛泽东旧居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和“江南第一宋塔”、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圣寺塔等名胜古迹,有以美丽自然风光著称的休闲娱乐胜地——花园湾等,有新赣州市八景之一的“百里脐橙带等”。
雄关漫道实相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起点上,嘉定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对接长珠闽,推进工业化,服务新信丰县,当好排头兵”发展战略,走“工业强镇,产业富镇,商贸活镇,生态建镇”发展道路,促进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嘉定区建设成为全省综合实力强镇。
社会
在桥北新区新建信丰三中信丰六中、信丰五中和信丰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使辖区内有4所完全中学(信丰一中、二中、五中、六中、七中),3所初中(信丰三中、四中、龙舌中学),1所职业中专,4所县属小学,1所镇中心小学,22所村小。县人民医院于2006年7月顺利搬迁,成为全省一流的县级医院。南山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信韩公路、镇江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全市一流的镇敬老院已投入使用,解决了历年来群众反映强烈和迫切要求解决的一大难题。
历史沿革
嘉定桥命名。解放前夕属嘉定镇。1949年冬属乡级镇,归嘉定区管辖。1952年5月从嘉定区划出,成立区级镇,辖县城五条街外,将水东乡一个村,水北乡四个组,同益乡的生伯佛村第一组,劝善村第一、三组从嘉定区划出由嘉定镇管辖。1954年6月,改为乡级镇,属嘉定区。1956年5月,全县撤区并乡以后,保留乡级镇的建设。1959年9月,划入桃江公社;1960年6月从桃江公社分出,成立城关公社,保留嘉定镇名称,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辖城镇以及花园,同益,水东,水北,胜利,土墙背,施家岭下7个农村生立大队。1962年5月撤销城关公社,保留嘉定镇(公社一级)。1966年9月,改名红卫镇。1975年恢复嘉定镇。1987年将同益乡的水东、长生、花园、同益、水北5村划归嘉定镇管辖。1997年,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4.4万,辖人民街、解放街、胜利街、水东街4个居委会和水东、水北、同益、花园、长生5个行政村。2001年,撤销同益乡、龙舌乡,划归嘉定镇。
附:同益乡位于信丰县西北部。105国道、京九铁路、桃江河过境,并设信丰火车站。1958年设桃江公社。因重名,1983年更名为同益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3.9万,辖公佛、黄家坑、土墙背、老屋里、镇江、白石、新围上、十城、水南、游州、柏树芫、焦坑、胜利、马路坑、上七里、太平上、黄坑、山塘、竹子岭、水西20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东岳庙。
附:龙舌乡位于信丰县东北部,距县城6千米。信韩公路过境。1949年为荔乡,1958年属桃红公社,1961年析置龙舌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147平方千米,人口2.3万,辖龙舌、月岭、上坑、洞高、半坑、柏树、彩光、营盘、代屋、楼下、金龙、庄高、桐木、黄丰、金华、龙虎、周坝1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龙舌头。
行政区划
经济
2009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8002.03万元,增长18.6%,其中工业总产值49946.48万元,增长27.1%,农业总产值28055.55万元,增长5.9%,实现财政收入7255.47万元,增长1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83元,比上年增加313元。2009年荣获全县乡镇综合考评工作第二名。全镇呈现出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009年,新农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和“五新一好,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在完善柏树芫新农村建设点的同时,纵深推进胜利—土墙背—十里连线成片的新农村建设,着力抓好十里村等13个省扶点和山塘村等4个县扶点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荣获县委、县政府表彰的2009年全县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塑造新风貌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坚持普惠制,建设新村庄。全方位落实普惠制政策,扎实开展“三清三改一拆一分一绿”工作。根据各建设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地理环境,高质量地完成了17个建设点的规划,做到人与自然和谐,注重功能、绿化、造型“三统一”,生态、景观、风格“三协调”,着力打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乡风文明的新村庄。镇财政投入280万元共修建村组水泥公路13.9公里,拆除猪牛栏及杂房、空心房336773平方米,改水718户,改厕670户,种植绿化树1.6万株。建立新机制,发展新产业。该镇始终坚持“产业富民强镇”发展战略,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该镇实际,不断完善政策、科技、资金等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果业、烟叶、蔬菜、水产、生猪五大产业。在制定产业规模、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大对发展新产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抓好一村一品产业建设,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协会”,“协会+基地”等种养模式,引进信实公司在桐木建立了年出栏20000头的生猪养殖小区。强化了果业、烟叶、生猪、蔬菜、水产等流通协会的建设,并着重抓好龙舌的水产养殖;桐木的螺旋藻养殖基地;庄高等村的五万亩加工甜橙产业带;柏树、洞高、月岭、上坑等村的烟叶生产;县城周边村的蔬菜产业;十里村的半夏产业。2009年共完成果业开发4500亩,烟叶收购30万斤,生猪出栏6.1万头,存栏1.91万头。荣获2009年度全县果业开发工作第一名,在2009年全县脐橙质量评比中获得“一金一银一优质”奖项。加强技能培训,培育新农民。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镇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基地和38个村级培训站,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县、镇各种技能培训,举办农民实用技能培训班6次,培训农民工5013余人次,2312人在县工业园就业。镇农技(经)站、果茶站、水技站等职能部门适时做好种植、病虫害防治及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阅览室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致富的技能和本领。重视科普教育,塑造新风貌。大力开展塑造新风貌活动,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医疗、综治、计划生育等“五进”农村社区活动,开展创“讲文明信用农户”和文明家庭、卫生清洁户评选活动,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电影”三下乡活动,倡导崇尚科学,反对封建活动,倡导计划生育新风与新农村建设同行活动,取得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双丰收。加大“好班子”建设力度,村级组织堡垒作用得到加强。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题,开展“三比三看三结合”活动,继续按照“五个好”为目标要求,开展创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示范村活动,70%以上的村党支部达到了“五好班子”标准,85%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双强”书记。继续推进“三培两带”、“双富十带头”活动,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以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进一步建立和规范农村公共事务民主管理制度,使新农村建设真正建立在党组织领导下农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建设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健全长效机制,加大考评力度。镇里抽调4名科级领导和20名干部专职抓新农村建设,实行领导包片抓点,干部包村抓点,村干部包组抓点的责任制,各建设点成立了由村民推行的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和青年积极分子组成的理事会,做到建设资金由理事会管理、建设合同由理事会签订、工程进度由理事会督促、建设质量由理事会监管。确保了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和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全年召开了8次全镇范围内的新农村建设调度会,对全镇17个新农村建设点进行了集中考评。对完成任务好的予以重奖,对工作滞后,进展缓慢的按年初相关文件精神予以处罚,农民生活环境有了改善,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加快“工业强镇”建设步伐
按照“项目立镇、工业强镇”和“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抽调精兵强将,专职抓招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改善招商引资的硬环境,为外商投资兴业打造了良好的创业平台。同时,不断完善、充实了嘉定招商网,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工作人员定点招商,春节前后组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工作人员、外来投资企业座谈会,强化了跟踪服务,为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工作打造了良好的软环境,以诚招商、以商招商取得良好的成效。坚持“项目联上、资金联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切实做好地企联合共同发展的文章;丰富创新了招商方式,深入开展了组团招商、以商招商,参加了8次招商引资推介会和恳谈会,增强了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年共引进了信安实业有限公司、友尼宝农业开发、上海嘉恒石化等项目3个。签约外资达到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3万美元;签约内资1.4亿元,实际利用内资4000万元。荣获2009年度全县招商引资二等奖,信安实业有限公司荣获2009年度全县招商引资大项目奖。
电商发展
2013年,在信丰县委、县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引导,信明在信丰工业园占地50多亩,投资5500万元新建的万吨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配套的电子商务平台于2014年底竣工投产,形成了长江以南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加工集散地、年3万吨新鲜农产品深加工处理能力,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依托江西信明实业公司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市级“公共信息和创业服务平台”和公司“信丰县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依照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筹建了以地方农副产品推广为主的“信明电商产业园”。在产品供应、信息咨询、创业培训、事务代理、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方面给入驻的企业提供了完善的保障和服务。电子商务企业示范平台年服务企业、合作社达到一百多家,电商产业园运营中心现在可以接纳120人进驻,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将从此迈入快速健康的发展阶段。
获得荣誉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9年12月16日,入选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名单。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社会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经济
电商发展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