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矮星在
天文学上的正式名称为GV
恒星,是光谱型态为G、发光度为V的主序星。这一类恒星的质量大约在0.8至1.2个太阳质量,表面的
有效温度在5300至6000k。
我们的太阳可以称为一颗黄矮星。每颗黄矮星的主序寿命约为100亿年,在这段时间,黄矮星会透过内部的
核聚变,把氢聚合成氦,当它们的氢快要耗尽时,便会脱离主序阶段,其自身开始膨胀,并会胀大至原来体积的多倍,成为
红巨星,并开始燃烧氦。
位于
金牛座的
毕宿五,便是一颗红巨星。当红巨星不能再燃烧氦时,便会抛出
散逸层的气体,这些气体成为
行星状
星云,而内核则塌缩成高密度的
伴星。而“白矮星的质量如果达到太阳质量的1.4倍,它将变为半径为0的
天体(即黑洞)(——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不过钱德拉塞卡当时还不知道
中子星的存在,事实上如果白矮星的质量如果达到太阳质量的1.4倍,则缩为中子星,超过3.2倍,则成为黑洞。
黄矮星的表面温度介乎5400到6000
摄氏度之间,每秒钟会把数百亿吨氢聚合为氦,当中有数亿吨的质量转化为能量。
一颗GV
恒星燃烧氢的生命期大约是100亿年,当他耗尽了核心的氢燃料之后,这一类恒星便会膨胀许多倍,发展成一颗
红巨星,像是
毕宿五(金牛座α)最后,这颗红巨星会抛掉它
散逸层的气体,成为
行星状
星云,而这时裸露出来的核心便是一颗体积小、密度高的
白矮星,在往后的岁月中只会持续的降温与压缩。
黄矮星其实是一个错误的名称,因为光谱类型为G的恒星实际颜色是从白色到黄色的,像
太阳在早期的颜色是白色,只有到晚期才会成为黄色,参考光谱分类的颜色与光谱图,太阳实际上是白黄色的(当前太阳为G2V型
主序星,如果不做颜色修饰,在太空中看起来太阳的颜色当为色号)而在
地平线附近的太阳呈现红色,则是大气层的瑞利散射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