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可
中国画家
章可(1910年-1986年),字受之,学者,画家,曾任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是章士钊、吴弱男夫妇的长子。
1928年章可赴英国留学,翌年转赴德国学习语言,1930年入柏林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系,1935年入罗马皇家美术学院绘画系深造。1937年,章可回到中国,在北平市天津市香港特别行政区重庆市上海市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1948年,其随父亲章士钊北上北平,参加新中国建设。1974年,章可受聘于中央文史馆,任研究馆员。1986年,章可去世,享年76岁。2005年,首都博物馆前辈魏三钢带来章可的图片遗作,这是章可用绘画和文字两种方式系统记录北京古代建筑遗存的手稿。2023年,其绘著的美术图卷《一个人的北京城》于11月出版。
章可遗作总计300余幅,图片创作年代在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其中个别作品延至七八十年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章可少年师从母亲的朋友、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者李大钊,学习古典诗文和社会学。1928年章可赴英国留学,翌年转赴德国学习语言,1930年入柏林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系,专习西方油画,四年后学成毕业,即在德国进行美术创作,1935年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美术学院绘画系深造。
工作经历
1937年,章可回到中国,在北平市、天津、香港、重庆、上海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为救济湖南灾民举办过义卖。1948年章可随父亲章士钊北上北平,参加新中国建设。20世纪50年代初,章可应北京市人民政府文物组的邀请,普查北京地区古代文物建筑遗址,遍访古碑,积累了大量的文物资料。章可还曾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院长,后入中国美术馆工作。1974年章可受聘于中央文史馆,任研究馆员。
逝世
章可于1986年去世,享年76岁,因为身体原因一生无子。
后世纪念
2005年,首都博物馆前辈魏三钢带来章可的图片遗作,这是章可用绘画和文字两种方式系统记录北京古代建筑遗存的手稿,总计317幅。2023年,其绘著的美术图卷《一个人的北京城》于11月出版,本书是将章可所留下的300余幅遗作整理为寺庙建筑、皇家建筑、其他建筑三大类。
人物作品
创作特点
章可擅长风景、建筑、植物等题材的创作,绘画技法融合中西,有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风格。
主要成就
章可遗作总计300余幅,图片创作年代在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其中个别作品延至七八十年代。创作者用了数十年时间走遍了北京的村镇城乡、大街小巷,对北京的宫城、皇家园林、衙署、庙宇等古代建筑进行了实地写生及考察。作品分为寺庙建筑、皇家建筑、其他建筑三大类题材:其中寺庙建筑部分记录了当时北京内外城寺庙170余座,这些寺庙在北京地方史料中均有所记载,有些寺庙今已不存在;皇家建筑包括天坛颐和园景山公园明十三陵太庙中华门、午门、端门、天安门等组图总计90余幅;其他建筑包括会馆、名人故居、城门、钟鼓楼、牌楼、古桥、丰绅济伦墓、碉楼等,总计50余幅。
个人生活
章可父母都是接受过西洋学校教育的,但对于三个儿子的教育还是以传统的家庭式为主,三个儿子几乎整天在读书,吃饭甚至连上厕所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章可曾说,他们兄弟都习惯了母亲的管教和生活方式,但是这也使得他们兄弟的身体状况极差,有时两三天甚至一个礼拜才大便一次。导致三个儿子皆有学识,却受身体拖累,无大作为。
章士钊托人给章可介绍一个警校姑娘,一见面,他就不同意。其原因是说那姑娘太严肃。后来父亲又托人给他介绍安徽桐城派作家方苞家的一个小姐,章可又说人家涂了口红,太摩登。1969年,他选择与徐静馥女士结婚。
家庭成员
相关评价
章可本身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兼有现代美术绘画的基本技能,因此他的画是西画的手法,中国画的意境,很有点儿像西方的那种插画和装饰画的感觉,他用绘画和文字两种不同方式系统记录了北京古代文化遗存,随着岁月变迁,有些遗迹今已不复存在。(中国青年网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逝世
后世纪念
人物作品
创作特点
主要成就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相关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