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鸭(学名:Biziura lobata)是一种原产于
澳大利亚南部的高度水生的硬尾鸭,是Biziura属中唯一的现存物种。
雄性麝鸭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水鸭,具有强壮的体形和黯淡的羽色。嘴部有瘤疣附生物,羽毛散出一种近似麝香的香气(尾脂腺分泌物)。属于硬尾鸭亚科,具有长而坚硬的尾羽,游泳时尾羽可没入水中,而有时尾羽可以竖起,如同扇子的形状。主要吃植物性食物,也吃水生昆虫、
甲壳亚门、青蛙等水生动物。分布于澳大利亚的西南和东南部,
塔斯马尼亚州及其附近的岛屿。
麝鸭身长61-73厘米,雄鸭体重1800-3100克,雌鸭体重990-1800克,寿命20年。雄性麝鸭是
澳大利亚最大的水鸭,雌鸭小于雄鸭。麝鸭具有乌黑或褐色的羽毛,腹部相对显得苍白。雄性的麝鸭喉部有气囊,像一幅巨大的叶形皮肤挂在它的鸭喙下面,其形状在繁殖季节开始增加形成囊状。雌鸭的鸭喙下也有叶囊,但很小,仅在很短的距离才可见。该鸭的鸭喙深灰色,眼睛深褐色。幼麝鸭类似的成年雌鸭,但羽毛略浅淡,鸭喙暗黄色,没有叶形气囊。成年雄鸭长60至70厘米(24至28英寸),嘴下有一个明显的大而皱巴的叶状物;雌鸭长47至55厘米(19至22英寸),没有这种装饰。它们呈暗灰褐色,略带细条纹的羽毛不显眼,雌雄之间没有区别。这种鸭的体重平均为雄性2398克(5.287磅),雌性1551克(3.419磅),最小的雌性只有993克(2.189磅),最大的雄性可达3170克(6.99磅)。它们是世界上第二重的潜鸭,仅次于普通海鸭。
麝鸭栖息于湖泊、湿地、水域开阔地区、芦苇密集的深淡水塘。它们更喜欢有开阔水域和芦苇地的深湖和湿地。它们很少离开水面,在陆地上行动笨拙。它们很少飞行:起飞困难,降落笨拙,没有试图降低脚部。然而,麝鸭需要时可以迅速飞行长距离,翅膀振动快速而浅。
麝鸭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但在冬季迁移时会形成大群。迁移通常在夜间进行。麝鸭有长而坚硬的尾羽,游泳时尾羽可没入水中,而有时尾羽可以竖起。善于潜水,在水面游泳的时候身体的位置也比较低,而在地面行走的能力很底。主要吃植物性食物,也吃
淡水蜗牛、淡水贝类、鱼类、水生昆虫、
甲壳亚门、青蛙等水生动物。
雄性的麝鸭喉部有气囊,在求偶炫耀的时候气囊会膨胀起来。麝鸭在水中漂浮得很低,几乎像
鸬鹚一样,大大的蹼足位于身体后部。鸭雏覆盖着深褐色的绒毛。
麝鸭分布于
澳大利亚的西南和东南部,
塔斯马尼亚州及其附近的岛屿。在默里-达令和
库珀河流域相对常见,在澳大利亚南部湿润肥沃地区也很常见,包括西澳大利亚西南角、维多利亚和塔斯马尼亚。麝鸭有两个公认的
亚种。Biziura lobata menziesi通常被称为东部麝鸭,其分布范围从
南澳大利亚州一直延伸到
昆士兰州南部,穿过
新南威尔士州和
维多利亚州的大部分地区,最终南至塔斯马尼亚。另一个亚种是Biziura lobata lobata,通常被称为西部麝鸭,分布范围是西
澳大利亚的西南部。
雌鸭在湖泊中用植物材料筑建一个浅的平台巢,隐蔽在高大的芦苇植物丛中,远离陆地。每巢产3-4枚卵。繁殖季节因降雨和水位而异,但通常在7月至1月之间,最多的窝在9月或10月,也就是
南半球的春季。在繁殖季节,麝鸭会散发出麝香气味,也会发出一系列重复的声音,
雄性会大声宣传自己。雄性不参与筑巢或抚养幼鸟。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
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湿地的大规模清理和排水影响了它们的数量,
澳大利亚水盐度的普遍上升也对其数量造成了影响,但目前该物种并未被认为处于危险之中。
番鸭冠似鸡,足像鸭,身同鹅,爪如鹰。原产于中
南美洲热带丛林,全身散发出诱人的麝香味,肉质鲜美,清香鲜美,百分之百瘦肉,基本无脂肪,不含胆固醇,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深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养殖技术极为简单,自繁自哺,抗病能力特强。生长三个月体重可达3
千克,四到五个月开始产蛋,年产蛋120-150枚。每只鸭纯利达500-800元/年。经专家论证,不久时间内麝香鸭必可取代
家鸭家鸡,成为家禽业的新宠。成为农户养殖致富的主要项目。
番鸭全身羽毛大都呈灰黑色。该鸭一般为旱养,食料以嫩草、
杂粮食品及杂食为主。母鸭
受精卵后每产下20只蛋左右,即开始自孵小鸭,不受季节影响,因此,周年繁衍不断,每只母鸭一年要繁衍后代150多只。雏鸭孵出后仅3个月,母的就长到3公斤左右、公的则要长到4公斤以上。饲养时对圈舍、管理要求简单,疫病很少。成鸭瘦肉率高,肉质鲜美,售价超过一般草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