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乡属低海拔丘陵山区,这里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年降雨量丰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主要盛立水稻、玉米、
烤烟、油菜、蔬菜、水果等;同时,畜牧业猪、牛、羊的发展有较强优势。
基本信息
王寨乡位于
凤冈县县城东南面,距县城约50公里,东与思南青杠坡接壤,南接乌江,北连
永和镇,西连
蜂岩镇;王寨乡辖5个行政村,39个村民组,总人口2.37万人,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万亩,
平均海拔720M。
自然资源
王这里生态资源丰富,有峰王河、新王河对流贯穿王寨,同聚官塘河注入
乌江;森林覆盖率为40%,特别是流传千古的中华石刻“万古徽”、古墓群,以及具有传奇色彩的祝家洞12丘龙田预测来年每月气候,
犀牛背、观音洞等真可谓洞中连洞,洞上有洞,是旅游的理想感景。这里有大量的矿藏资源,有质量上成的金
墨玉,有高能量的煤矿资源。
区域概况
王寨乡全乡共6410户,26299人,其中农业人口25635人,劳动力12911人。撤并前辖16个村居,撤通后辖四村一居,14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26平方公里,由于该乡系一个典型的
喀斯特地质地貌,耕地面积只有4.5万亩,田1.8万亩、土2.7万亩,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82%,森林覆盖率43.6%。可开发利用的荒坡7450亩,有乡级完小1所,村级教学点5个,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2%,计划生育率96%,自然增生率3.5‰,农合参保率95%,上年粮食产量5300吨,人均占有粮372公斤,经济作物主要是
烤烟,年产烟叶90余万斤,人均纯收入1896元。
贫困状况
该乡在撤并前“十一五”扶贫攻坚中,经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为二类贫困乡镇,有贫困村15个,占全乡 21个村的71.4%,人均纯收入786元至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5000余人。由于贫困程度深,
遵义市付传耀书记多次亲临现场调研,在“十一五”期间十五个贫困村已实施整村推进十二个贫困村,占应推进的80%,投入的财政扶贫资金350余万元。对该乡的水、电、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个别产业得到了一定的扶持。但由于贫困面宽,项目投入金额和投资标准低,所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又回到原来的模样,产业项目没有后续资金支助“断奶”半途而废,返贫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十二五”新一轮扶贫攻坚中,全乡四村一居全系贫困村,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贫困人口4400余人,占农业人口的18.1%,至今还有138个村民小组未通路,整村推进中已修建的114公里通组公路又回到晴通雨阻,而在古塘、土等三个村138个村民小组、21538人饮水困难,更谈不上安全饮水,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只完成40%左右,文教卫生事业一直滞后,科技无法推广,青少年文盲率为9%,比全县文盲率5%高出4个百分点,乡卫生室一所,每1000人仅拥有病床不到2张,地方财政收入253万元,其中
烤烟收入130万元,财政支出578万元,年
负数已达325万元,呈负数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低40.3个百分点,农村经济主要来源于务工及烤烟收入,农业无抗旱保障措施,数量和质量甚微。
针对上述存在的一系列突出的贫困状况,仅靠单一的“十二五”新一轮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部分资金难以彻底解决王寨乡的贫困问题。为此,特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实施集团帮扶。
历史发展
1949年12月。 1949年12月1日,
凤冈县人民政府成立,县设立三区及17个乡 (镇)公所,王寨属二区,星竹 (驻地王寨),1952年6月至1953年11月,后设立8个区,王寨归属于7区,归属永和辖区,1978年至1983年行政区划 1978年至1983年,县境设立7个区、1个乡级镇、44个人民公社。王寨辖王寨辖桐林、联倡、中华、营坝、红林、王寨。1992年7月,
贵州省政府 (省府发 〔156〕号)文件批复,撤消原龙泉、龙潭、
琊川镇、
绥阳县、永 安、花坪、永和、蜂岩区 (镇)及43个乡 (镇),合并建立9镇5乡、王寨乡由原王寨 乡、土璜乡、星竹乡合并,乡驻地王寨街上,面积121.2平方公里。辖王寨村、联倡村、桐林村、营坝村、连 丰村、新民村、新坝村、柿坪村、大坑坝村、大塘口村、永光村、官塘村、水银村、红林村、阮家寨 村、中华村、高坝村、何林村、干溪村、马鞍山村、鼓塘村及146个村民组。
特色产业发展
王寨乡充分利用海拔低、热量足(
平均海拔580米,年平均气温18-20°C)适宜果树生长且地处
遵义市、铜仁地区交界处和毗邻
乌江干流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效益突村民陈启贵、秦义良、宋定德等利用房前屋后和田边土角零星闲散土地种植水果,赏食共显。
一是品种实现多样化。全乡新发展果园5000余亩,主要品种有柚子、
柑橘、梨等,且因品质优良、色泽纯正、口感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获农业部优质果品称号,全部分布在全乡四村一社区沿河低热地带,目前有1000亩果园产品上市,每年为果农创收5000000元。
二是种植模式效益化。新民村果农田正宽、罗兴启、冉虎等利用土地流转,集中承包土地各自创办100亩果园基地,规模种植效益明显;官塘村享,既美化了庭院,又从中得到实惠。目前,果农田正宽创办的100余亩果园仅梨、桃、柚等水果,年收入就达5万余元以上;秦义良种植柚子亩产每年创收就达1万元左右;罗兴启70亩
柑橘,每亩年收入也在8000元以上。
三是市场销售科学化。乡党政班子积极畅通销售渠道,积极帮助果农出点子,想办法,收获季节,除积极引进外来客商外,引导果农合理制定销售计划,将不利于储藏的水果就地销售,尽量减少损失;帮助果农将耐储藏水果尽可能外销,力争创收。既解决了储藏保鲜技术难的问题,又最大限度帮助果农增收。
四是规划布局合理化。结合乡的实际,把水果种植区域规划到了新民村龙旋坳至土璜村黄家坝、官塘至合朋、王寨至蜂岩、高坝至长坝地势低平、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力戒“路边花”,强调示范性,逐步形成从北到南贯穿全乡的优质水果产业带。同时,为解决果农管理技术不足,品质产量不高的实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课件和聘请农技专家授课等形式加强技术培训,积极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受到群众欢迎,在全乡范围形成大种水果的热潮,正逐步发展成为全乡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