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意匠》(全称《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是一本以现代建筑的观点和理论来分析中国古典建筑设计问题的知名著作。作者是建筑师
李允鉌,这本书执笔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次出版于1982年,是当时同类中文著作中凤毛麟角的作品。全书为16开本,共447页,图版577项,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正文分12章,共64节,理论框架比较系统和全面,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既介绍了基础知识,又阐明了作者的见解。书本面世以来,多次重印,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是一本经常被推荐和被引用的参考书。《华夏意匠》虽是中文著作,但其
香港特别行政区版的封面印有英文书名 《Cathay's Idea: Design The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Architecture》。
主要内容
《华夏意匠》的正文分为12章,共64节,内容涵盖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问题的讨论、总释、分类概述、平面、立面、结构与构造、主要构件的形制、色彩·装饰及“内檐装修”、园林建筑、房屋以外的建筑物、
城市规划以及
设计施工·研究和著述等。每一章节都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法则,并与西方建筑的理念和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书中不仅总结了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原理,还就东西方建筑的理念和技术进行了对比,提供了丰富的图版和详细的分析,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领域中的“传世之作”。《华夏意匠》总结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对中国古典建筑文化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驳斥了少数西方人傲慢、狭隘的版面学术观点,批评了某些中国“学者”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西化倾向,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一位学者对祖国的拳拳热爱之情和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华夏意匠》涉及的学术范围非常广泛,除了直接相关的艺术和科技之外,还包括了历史、哲学、文学、政治、宗教等学科。它的内容意涵深,语言亲切隽永,堪称中国建筑文化领域中的“传世之作”。对于建筑师、设计师、美术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专业人以及从事一般文化艺术活动或爱好中国文化艺术的人士,它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允鉌,祖籍
广东省,出身书香世家,其父
李研山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岭南画家、书法家和诗人,被誉为“山水画大师”。李允在其父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便打下了扎实的中国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基础。1953年李允鉌毕业于
中山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他曾先后在
沈阳市、北京、
香港特别行政区、曼谷、
新加坡、
广州市等地从事
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及室内设计工作。
李允鉌先生多年潜心研究中国建筑设计传统,长期实地考察东西方建筑,览中外建筑经典。他借鉴西方建筑设计理论方法,继承中国古代古籍的论著体裁,以现代建筑科技的观点和语汇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验证了中国自古便存在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和规划理论,其中许多设计思想及技法属中国独有或首创,在世界都居于领先地位;进而充分肯定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建筑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历史版本
《华夏意匠》的首次出版是在1982年,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后续有多个版本和修订版。其中包括:
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香港特别行政区: 广角镜出版社。 1982: 447 (中文(繁体))。
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修订版)香港: 广角镜出版社。1984: 447. ISBN 962-226-012-8 (中文(繁体))。
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修订版)
深圳市: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47. 统一书号 4838 (中文(繁体))。
李允鉌 《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修订版)
天津市: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447. ISBN 9787561819029 (中文(简体))。
作品赏析
《华夏意匠》在给予我们相当启发的同时,也提供给我们相当的误解和误导。究其根源,《华夏意匠》在研究中国建筑方面的新意,主要来自于李允鉌大量应用了当时还不为中国建筑师所熟知的西方学者对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其中
李约瑟(Sir.J.Needham)的《
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就是其最重要的学术基础。纵览
李允鉌的《华夏意匠》,其基本观点、思路和写作方法都参照了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之建筑分册《第四卷、第三分册》。另外,与李约瑟思想基本一致的
英国建筑学者
博伊德(A•Boyd)也是李允鉌《华夏意匠》的重要参照。对中国建筑的科学性和高度文明,李约瑟在成书时是抱着既不满西方学者的无知和偏见,又痛惜中国学者对自身科学成就认识不足的遗憾。当然,对西方建筑史学者的无知、偏见则表示了强烈的指责,并明确指出了《弗莱切尔建筑史》为首当其冲者。
李允鉌的《华夏意匠》显然是接受了
李约瑟思想体系的中文、中国建筑史版,只是我们大部分中国建筑学者没有同时对照二书,而将许多观点权当李允鉌的贡献了。在笔者看来,李允鉌先生的贡献,正如同他所处的时空条件(七八十年代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提供了中国大陆与西方之间的建筑学术中介作用。
《华夏意匠》是时代的产物,几十年的,这本书的确有点过时,大部分章节的内容已经有新的论的,部分内容因为各个学科的发展甚至暴露《华夏意匠》的许多错误。鉴于中国建筑史论教学水平的极其低下,这本书还是有很大的阅读和研究价值的。但是,《华夏意匠》能在同样的时代前提下取得如此的成绩,应该说是不容易。起码可以说,轮廓是清晰的,覆盖面是全的,大观点总体原则的把握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