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象仪
一种科普仪器
天象仪是模拟星空表演的科普仪器,又称假天仪。在一个半球型天幕上演示人在地球上不同经纬度看到的各类天体。如日月星辰的升降运行,行星恒星中穿行,地球自转轴的岁差运动。它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演示出宇宙中主要恒星、行星、星团星云的运动规律,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盈亏圆缺,直观逼真,生动有趣。天象仪不仅用于天文教育和娱乐,也用于天文航海训练。它们的主要特征是有巨大的圆顶投影萤幕,可以在上面呈现恒星、行星和其他天体,也可以演出和模拟它们在天球上复杂的运动和移动的现象。天象仪软件则是将三度空间的天空以二度空间的平面影像呈现在电脑萤幕上的软件。
简介
天象仪的英文为 planetarium,和北京天文馆在英文中是同一个词,之所以这样称,是因为最初的天文馆中只有天象仪这种设备。不管是什么时代的天文馆,天象仪无疑是天文馆的心脏。在英文中,planetarium的复数可以是planetariums或planetaria。天象仪这个名词有时也会被用作说明与描述太阳系仪器的名称,像是电脑模拟的太阳系仪(orrery)。此外,planetarian这个名词也被用来称呼天文馆内的专业人员,同时也是电子小说《星之梦》的英文名称。
发明与发展
1923年,德国蔡斯光学仪器厂制造出第一台天象仪,被广泛推广使用。天象仪经历了第一代——机械模拟光学投影式天象仪(即天象厅),第二代——太空型天象仪(即太空剧场),和第三代——数字天象仪(即数字宇宙剧场)三个发展阶段。天象仪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恒星放映器把星空投影到半球型的人造天穹上形成“人造星空”,再通过配有精密齿轮转动系统的日月行星放映器把日、月、行星投影到人造星空中去,使日、月、行星在人造星空中作模拟运动,再现天体东升西落、夜空星移斗转等天文景观。如果再配有一系列附属仪器,还可以表现各种各样的天文现象,甚至可以呈现上下数千年内天罡星位置的变化和星空的移动变换。中原地区北京天文馆内安装有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天象仪,可以放映中西对照的星名、星座和一年二十四节气等等景观。中国从1958年开始制造光学天象仪。现在装配在北京天文馆里的一架国产大型天象仪,可以放映中西对照的星官、星座划分以及二十四节气等,具有中国特色。
天象仪已经普遍得无所不在,有些甚至是私人所拥有的。粗略的估计在美国每十万人就有一个天象仪,这些天象仪所在的场所大小不一,从海顿天象馆直径20米可容纳430人的圆顶,到直径3米席地而坐的便携式充气圆顶都有。这些可以携带的天象仪可以提供在那些常设装置的博物馆和科学中心之外的教学服务。
作用
天象仪作为连接人类与宇宙的桥梁,不仅在科学教育和天文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公众提供了欣赏和学习星空的平台。从最初的机械模拟到现代的数字投影,天象仪技术的发展反映了人类对探索宇宙无限奥秘的不懈追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天象仪将继续在天文科普教育和专业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发明与发展
作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