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的教堂名叫圣母显灵堂,俗称圣母堂、天主堂,位于
浙江省嘉兴市紫阳街55号。这座教堂据称是中国最大、在
远东排名第三。1930年建成,占地面积为2.4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1903年嘉兴文生修道院建成后,
天主教的影响得以扩展。1904年,
意大利籍神父韩日禄在子城脚下(今紫阳街)建造一座教堂。并把加尔默洛会(圣衣会)从海盐迁到嘉兴城内。1917年,遣使会韩日禄神甫主持兴建宏伟的
哥特式建筑。韩日禄既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又是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师。从选材购置到工程施工都亲事其役,还专门从
法国进口了水泥、钢材、
松属、
彩色玻璃、彩色地砖等许多先进
建筑材料,墙体用砖则指定由嘉善
干窑镇烧制,对待工匠十分严格。花费8万
银元,历时13年,到1930年才全部完工。整座教堂占地3.4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堂前两座钟楼拔地而起,高达57米,曾经长期是嘉兴最高建筑。规模号称中国第一、
远东第三。钢筋混凝土结构,雕刻华美细腻。圣母堂落成后,天主教法国巴黎遣使会运来
合金铸铁钟一口悬于钟楼上。这口铁钟高11米,底部直径1.10米,重657公斤,击之声闻数十里。抗日战争期间,圣母堂的教徒多次登上钟楼,撞响大钟,以为
防空警报。 “文革”中这里遭到毁灭,圣母堂只留下断壁残垣,但仍然可以看见高大的穹顶和拱形券门,美丽的
浮雕和四色地砖。嘉兴天主教堂于2000年5月被列为
嘉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被列为
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嘉兴市天主教堂片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出台,规划兴建嘉兴天主堂教区广场。总面积达80公顷。
建筑特色
嘉兴天主教堂,旧称圣母显灵堂,俗称圣母堂、天主教堂,始建于20世纪初叶,规模宏伟,是天主教加尔默洛会(圣衣会)在嘉兴的总部,当时“中国第一、
远东第三”的大教堂,也是建筑年代较早的西洋优秀建筑之一。从现存的天主堂主体建筑看,其精致的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建筑技术和造型风格堪称同时代、同类型建筑中的上乘之作。
全盛时期的嘉兴天主堂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现存
建筑面积1590平方米),神父座堂、神职人员住房等围绕大堂、钟楼这些主体建筑展开,宽阔的四周庭院呈半开放式。整座教堂坐北朝南,宽度相同的
祭坛、圣坛与中厅在同一垂直线上,而和大堂垂直相交,形成了属于最经典教堂形制的拉丁十字式平面布局,具有较强的宗教性。南端两座对称修长、面宽19米、通高37米的钟楼,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天际轮廓线,楼顶尖犹如两支利箭直插蓝天,尽显幽雅、高贵,更把整座建筑的上升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钟楼后接长方形的中厅和两侧侧廊。侧廊南端设有小经堂,东侧接告解室和登临钟楼的通道。大堂突出两翼,宽28米,后接祭坛和半圆形的圣坛。
祭坛和圣坛两侧为忏悔室。大堂总体外观比较简洁,工艺处理手法十分统一,横向分割线条较少,竖向以突出墙面的墙垛为主。内部地面中间铺设色彩绚丽的地砖,具有强烈的引导性,直指祭坛和圣坛,两侧采用
彩色水磨石;柱子为爱尼奥亚
柱式,每根柱子上雕有一塑栩栩如生的小天使。柱顶部镂刻有精美的花纹,两端有一个号角形的涡卷,体现着女性的柔美。?
教堂立面采用典型的哥特式
建筑结构,与
巴黎圣母院极为相似(只是多了双塔的穹顶,少了华丽的装饰);竖向以双塔夹持中厅立面,垂直分为三部分,横向连拱券廊与卷草
浮雕饰纹将上下体块结合,巧妙过渡;下部仿照罗马建筑风格,体块大、结实稳重,而垂直看则显得宽高比例反差大,轻灵翔动。竖向设计弱化了依附在主体建筑两侧的小体块,强化了中厅,借助不同的建筑风格将小经堂与天主堂主体建筑区分开来:从外看小经堂像是依附在主体外的附属建筑,而内部又是一个有序的整体空间。整个立面设计精妙无比,足见这位
意大利建筑师的匠心。
教堂内部以中厅和大厅最高,侧廊次之,忏悔室和告解室最低,形成了三个不同高度的空间。建筑利用中厅与侧廊的独立柱,中厅与大堂、
祭坛间的群柱,忏悔室、告解室与大堂侧廊间的墙体,用尖拱券使之相互沟通,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又互为贯通的内部空间。大堂两翼墙石设有大型玫瑰窗,玫瑰窗上设大圆窗,使透过玫瑰窗
彩色玻璃的光线平添了一股神秘的气氛。中厅东、西方向与大堂南、北向的上部均设有尖券、高窗。尖弓型的门窗上端使建筑充满了向上的动势。
嘉兴天主堂主要带有晚期
哥特式建筑的形象特征,但局部又具有仿罗马建筑的形制,这种风格符合
意大利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哥特式建筑是在罗马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风格(但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
法国,13至15世纪盛行
欧洲,主要见于天主教堂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罗马建筑厚重风格不同的是,哥特式建筑充分运用尖顶桃形的拱券增加支撑的高度,并用细长的柱子和拱券代替墙壁托起整个建筑物,从而显得更细巧灵动。教堂内部空间高旷,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肋架
拱顶的结构问题,装饰细部如
壁龛等也都采用尖券。大大小小的尖顶、尖塔、尖券,加上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形成了
哥特式建筑的基本特征,被后来的许多教堂所效法。不过
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并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只是将其作为一种装饰风格。作为意大利籍的建筑师,韩日禄的建筑风格自然更体现本国的风情。因此,和地域接近、同属哥特式建筑的上海
徐家汇天主堂、宁波圣母七苦堂等相比,嘉兴天主堂的特点和差异都十分明显,严格来讲应算是意大利哥特式建筑。
嘉兴天主堂基本上保持了西方建筑的“原汁原味”,没受到多少本土建筑的影响,只是在平面入口及建筑朝向上,没有按西方教堂圣坛在东门朝西的传统,而是遵照中国坐北朝南为尊的习惯布置。
如今,代表着西方宗教文化的教堂建筑在中国已留存不多,嘉兴天主教堂遗存反映了
当时西方建筑的艺术价值及社会文化积淀,为相关考证、研究提供了最具体的实物例证。
在时间的冲刷洗礼下,这座天主教堂已经完全没有了全盛时期的形象,相对保存较完好的也只有“神父楼”了。“神父楼”为仿罗马建筑风格,是一幢独立的三层
庑殿顶建筑,目前建筑整体保存较完整,仍能清晰解读出其建筑特点。
最近市文保所开始对“神父楼”进行修缮,需要修缮的面积达1300平方米,修缮预算近100万元。据说修缮工程启动后,约半年时间可以完工,但愿届时能恢复“神父楼”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