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观村
极观村
极观村,俗称东极观或四村,位于安岳县九龙乡北部。
地理简介
极观村,由10个小分队组成。与镇子、新民、文化、共和、清流等乡接壤,有两条主要的小河从中穿过,有两条公路连接着九龙街,村庄主要以农业耕种为主,户户养家禽,家家有果木,是一个急需发展和开发的地方。
村庄有一乡村小学,原建立在东极观(广播坡)半山腰,后来为台湾省一家公司资助建立了希望小学,但因生源不足,学校几乎已经废除。而极观村村小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从这里走出的大学生已达20余人。不过使人遗憾的是这座很有历史的学校已经破旧不堪,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已经将学堂改成了佛堂庙宇。实际原来这个地方就是佛堂与学校并在的地方,是一个诸如四合院的建筑群,特色的吊脚楼,和极旺的香火都让东极观声名远扬。但后来经过“反孔””文化大革命”等后,将其全部破坏了,94年在靠近山顶的地方再次修建了佛庙,重修后香火也鼎盛一时,不仅成了寄予期望和祝福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相遇,可以聊天谈论拉家常的场所。东极观的故事也为极观村增加了一份厚重的历史。
经济来源
村庄基本无经济作物,家庭主要收入为外出务工人员打工回寄,农作物出售,家禽出售及木材。村庄需要大力扩展经济作物的种植,需找到一个合理的发展模式和项目。
交通建设
内遂高速公路从村桩穿越,村中有两条主要机耕道,其中一条通往大一桥,为碎石处理道路;一条通往东极观,在东极观分支为三条通向4、6、7队;每个分队均通村道,计划在2012年逐步实现道路硬化。在河流汇合处通行小型船舶,有两个主要堰口,栏水河段可用作物运用。
主要农作物
主要为稻谷、玉米、小麦和红薯。但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征地,退耕还林、推广柠檬种植和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等,现荒芜了大量土地,小麦也逐渐退出了种植范围。一季谷物基本能维持全村食用,玉米和红薯基本不食用,而是用于家禽的饲养。主要饲养家禽为猪、鸡、鸭、兔和鹅等,除了少量家禽外卖外,其他均为自家食用。春节是村庄最大的节日,外出务工人员几乎全员回家,民风淳朴,闲适而温馨。
主要地名
东极观
东极观是一个老名了,外村人都会这样称呼极观村或驻地的四队,村内人基本会说是大队或老学校,或庙子。关于东极观已经说得很多了,但东极观修建的地方很考究,在半山腰上,隐藏在葱郁的树林中,很喜欢秋天的东极观,后山一片的槲栎全红了叶子,前方的山野竹林依然青翠,灌木已褪掉了叶子显出了秋天的苍劲,满地铺层的树叶,疏松的、红黄颜色的给人感觉总是想穿梭在其中。后面有庙子,每月初一都会热闹异常,而山脚是小卖部和诊所、小茶馆(现在已经荒废)等,是村庄人气聚集的地方。小时候在东极观读书,每当课间或放学都会站在石墩墙边瞩目远眺,两条蜿蜒的小河在山脚流淌,较广的大坝,要么是一汪青田,要么是一片金黄,是个很好的观赏地点。
寨子坡
寨子坡在7分队,在直壁的山崖边上围了一圈高高的石墙,在顶上的地方又用条石围了一圈石墙。据说是抗拒张献忠的灭杀而建的,在陡峭的石崖上有较大的石洞,想必上下石洞都很不容易,必须用绳子拴着才能到达吧。站在石墙上往下看,心里还真有一种畏惧感。建在这样陡峭的山崖上,一定也需要智慧和勇气。值得说的是在这山的对面有一座狮子坡,在山头有几块大石头重叠在一起的,很像一头狮子卧在山头,注视着山下的一片原野,由于山头没有树木,所以它更显气势了。想到达它上面,需要从陡峭的山崖上慢慢往上爬,估计现在已经没有上去的路了,全湾也几乎没有人居住。
大一桥
在8、2、1、3分队交汇的地方,也是和共和、文化和清流接壤的交点,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集聚和来往的地方。这里有商店、诊所和茶馆,也是人们拉家常的地方。大一桥是一个较古老的石桥了,在桥的下方是一条较大乱石排放的小河,因为在河的上方有堰口,所以桥下都是村民洗衣的地方,在活水清溪流淌而过时,人们的谈声笑语随着流水欢畅着。在堰口边有一个由水冲动而供磨粉和大米的装置,也为这里留下了可贵的历史影像啊。
狮子坡
5队的狮子坡显然要比7队的狮子坡出门,因为形状更像狮子样,而且站在顶上更为壮观,故更加让人印象深刻。在狮子坡的下边是一个堰口,每当涨水的时候,堰口上的瀑布在石头上飞流而下,石头的两边又潺潺下溅,在飞瀑下有一个深潭,在潭的旁边不满了春天的野花,特别的漂亮。每当插秧季节,我都很喜欢在潭边去转转。而堰边有一棵大黄果树,春天都爬上它的枝干,摘食未开的叶子,那是一段关于童年的故事,更是故乡美的体现啊。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地理简介
经济来源
交通建设
主要农作物
主要地名
东极观
寨子坡
大一桥
狮子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