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指纹海兔(Aplysia dactylomela)属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后鳃类,
海鹿科动物,为
热带及
亚热带种类,传统上被认为是世界各地的物种,几乎分布在所有热带和温暖
温带海域,包括
地中海,2002年首次发现,并且由于气温升高可能已经在那里自我建立。根据遗传证据,印度-
太平洋地区的
种群现在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物种,即A. argus。这将真正的A. dactylomela限定在
大西洋地区,包括
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在我国广西
涠洲岛和广东汕尾、
海南岛、
西沙群岛均常见。黑指纹海兔的卵群是当地居民喜食的名贵海产品。
本种为大型种类,体长120厘米,动物肥厚,体表有皱纹,头部明显,胴部膨胀,后端削尖成一短尾状。头触角肥大,从头部的前端升起,呈耳状。嗅角短,圆锥形,末端有裂沟。眼小,位于嗅角基部前方。侧足肥厚,广阔,有波纹状的边缘,前端分离,后端联合,腹足狭,前端圆,后端稍尖,善在海藻间爬行。
外套遮盖鳃叶,包被贝壳,后端形成水管,外套孔近于闭锁,形成一个小乳头状凸起,本鳃大,有时极延长,伸出外套后方。两性孔开口于鳃的前方,卵精沟开始于此孔,向前伸展,经头颈右侧,和开口于体右侧头触角基部的
雄性孔相通。有一个紫汁腺。鳃下腺有一个大的开口。肛门突起较凹,在鳃的后方,外套水管的后部。
颜色:身体底色为青绿色,头颈部,侧足外面散布有许多大小不同的黑色环,它放射出的黑色线条相连接成网纹。侧足内面,有大形的黑色——黄绿色的圆形斑纹,边缘青绿色,外套也有同样的暗色圆斑。足底青绿色,有不明显,不规则的暗色杂斑。尾部背面黑色,头触角和嗅角有斑马状的花纹。
黑指纹海兔生活在海藻间,撕食各种
藻类,有时也刮食底栖
硅藻。通常生活在浅水、潮池、岩石和沙质基质中,也会在海草床中觅食。白天大多藏身在大石头和裂缝下,通常停留在相对较浅的水域,但已被发现深达40米。最小记录深度为0米,最大记录深度为3米。由于它大量撕食各种藻类,对藻类养殖有害。
黑指纹海兔的右侧巨大神经位于腹神经节中,类似于
脊椎动物的神经,这使得它非常适合于电生理学研究以及条件反射研究。这些神经在神经学研究中被发现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可以检测到神经行为的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