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者法案
爱国者法案
《爱国者法案》(《Patriot Act》),原名《国会法案》(《Act of Congress》),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针对恐怖主义的法律。法律原文共342页,包括156个条款,分为10个部分。
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和“国家安全”为名,在全球大搞监听,并为此颁布了《爱国者法案》。2001年10月26日由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签署发布,2015年6月1日失效。
该法扩展了美国法典关于恐怖主义活动的范围,对已有的反恐法律进行了修订和整合,并提出了一系列更为严厉的反恐措施。该法案的条款中有两项争议最大,其中一项是漫游窃听条款,另一项是搜查记录条款。
《爱国者法案》以防止恐怖主义为目的,扩张了财政部长在控制、管理金融流通方面的权限,同时也扩展了总统的权力,是“9·11事件”后对金融制裁工具箱的重要补充。
历史沿革
背景
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和“国家安全”为名,在全球大搞监听,并为此颁布多项法案。
颁布
2001年10月26日,美国《爱国者法案》(USA Patriot Act)由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签署发布,原名为国会法案(Act of Congress),后更名为《爱国者法案》(USA Patriot Act)。
修订
2006年,美国参众两院分别批准了修改过的《爱国者法案》,其中决定将14项条款永久化,同时延长另外2项条款4年。这些条款包括允许联邦政府官员获得像商业记录这样的“确凿信息”,做为外国情报和国际恐怖主义方面调查的依据,这些记录包括从图书馆和书店获取的。此外,负责外国情报的官员应当和国内执法机构的对应人员分享获得的信息,做为犯罪调查的一部分。同年3月10日,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正式签署法令,批准继续实施经过修改的《爱国者法案》。
改革
2013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宣布,对《爱国者法案》中授予政府收集各种信息权力的第215条进行适当改革,提升公众对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信心,增加监控项目的透明度等。
失效
2015年6月1日是《爱国者法案》第215条规定的到期日。5月31日,联邦参议员们就是否延长《爱国者法案》有效期进行辩论,一直到6月1日凌晨。最终,由于国会参议院未能达成一致,《爱国者法案》宣告失效。
法案解读
该法律的副标题为:“法案旨在阻吓和惩罚发生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的恐怖主义行为,并加强法律执行中的调查手段等”,明示这部法律的主要目的在于赋予执法部门更大权力来预防侦查和打击恐怖犯罪。法律原文共342页,包括156个条款,分为10个部分,分别为:增加国内反恐安全、增强监视手段、2001年消除国际洗钱和反恐资金法案、边界保护、为调查恐怖主义扫除障碍、公共安全官员及其家属的恐怖袭击受害补偿、为保护关键设施而增加情报共享、强化反恐的刑事法律、改善情报机构,以及其他规定。
该法扩展了美国法典关于恐怖主义活动的范围,对已有的反恐法律进行了修订和整合,并提出了一系列更为严厉的反恐措施,包括:扩大执法机构在反恐怖主义犯罪中的侦察和司法权力;加强情报部门和犯罪调查机构之间的情况交换;给予财政部门打击洗钱活动的新权力;增加边境巡逻人员和入境口岸移民官员;加大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与惩罚力度等。
《爱国者法案》重新授权有关部门对公民进行窃听,查看公民上网记录、私人信件和电子邮件,甚至允许联邦调查局监视公民阅读书籍的情况,从图书馆收集读者的读书记录,从而判断读者是否受到恐怖主义影响。
相关争议
该法案的条款中有两项争议最大,其中一项是漫游窃听条款,另一项是搜查记录条款。根据漫游窃听条款,调查人员可以得到授权,截取嫌疑人的电话通话内容或因特网通信内容,而监控目标并不局限于某个可疑电话,调查人员也不用明确要窃听的嫌疑对象。根据搜查记录条款,联邦调查局人员具有获取商业活动记录的权力,只要提出这些记录和外国情报调查有关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各种记录,这包括图书馆、大学、书店、音像店的各种商业活动记录。由于《爱国者法案》对公民的自由造成侵害,因而引起了上至共和、民主两党,下至普通民众的不满和忧虑。人们尤其对延期条款中争议最大的两项不满,认为这两项条款对美国传统中强调的个人自由构成了严重威胁。
支持者认为,《爱国者法案》在保证公民自由与保护国家安全之间实现了很好的平衡。反对者们认为,尽管国会与司法机关对政府调查行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爱国者法案》给予政府“窥探”公民私生活的权力还是太多。
作用意义
《爱国者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针对恐怖主义的法律。《爱国者法案》以防止恐怖主义为目的,扩张了财政部长在控制、管理金融流通方面的权限,同时也扩展了总统的权力——当美国总统认定国家已经或将遭受恐怖主义袭击时,便可单方面决定金融制裁。这一法律是“9·11事件”后对金融制裁工具箱的重要补充。
影响
《爱国者法案》中许多内容使公民特别是少数族裔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受到侵害。该法案使美政府能随意监控和驱逐被怀疑与恐怖主义有关的外籍人士,穆斯林成为主要针对群体。
相关事件
2011年6月,微软英国执行总裁Gordon Frazer在接受Zdnet采访时被问及微软能否确保欧洲数据免受《爱国者法案》的影响,他明确表示无法提供此类保证,并指出其他公司也同样无法作出这样的承诺。同年8月11日,有报道称谷歌根据《爱国者法案》的要求,将其位于欧洲的云数据中心的数据传输给了美国政府部门。对此,谷歌作出回应,强调其行为的合法性,声称作为一家守法公司,他们遵循了有效的法律程序。同时,谷歌还表示在面临此类执法要求时,他们重视用户隐私的保护,并强调自己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有着良好的记录。有媒体分析认为,谷歌的回应意在暗示不能仅凭德国媒体的爆料就断定谷歌已经承认将欧洲数据送回了美国。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背景
颁布
修订
改革
失效
法案解读
相关争议
作用意义
影响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