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霍克海默(1895年2月14日-1973年7月7日),
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是德国第一位社会哲学教授(1930-41年;1950-58年)。20世纪30年代,霍克海默致力于建立一种社会批判理论,提出
马克思主义称为批判理论,旨在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对现代资本主义从哲学、
社会学、
经济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批判。
霍克海默1895年2月14日生于
斯图加特一个工厂主家庭。1922年在
法兰克福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任该大学教授,后兼任哲学系主任。1930年任法兰克福大学所长,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广泛吸收了一批经济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历史学家,致力于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他把社会研究所先后迁到
日内瓦、
巴黎、
美国,并先后在
哥伦比亚大学和
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1949-1950年他把社会研究所迁返
法兰克福,仍任所长。1953年退休。1973年7月7日卒于德国
纽伦堡。
霍克海默的主要作品包括《理性的衰落》(1947年)、《哲学与社会科学之间》(1930-1938年)以及与特奥多尔·阿多诺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1947年)。通过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计划、支持并使其他重要作品成为可能。
早年在
慕尼黑、
弗莱堡、
法兰克福大学研究哲学,19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起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后兼任哲学系主任。1930年出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第二任所长,一直到1953年退休。霍克海默在担任
法兰克福研究所所长期间,吸收了一批经济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历史学家进所,旨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并对研究工作进行了重大改革。从此,社会研究所开创了一个新时期,法兰克福学派诞生了。1932年,社会研究所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先后在法兰克福和
巴黎用
德语出版,霍克海默任主编。1933年
阿道夫·希特勒上台执政。社会所由于其成员大多是犹太血统,被纳粹政权以“敌视国家的倾向”的罪名封闭了研究所,霍克海默不得不将研究所迁往
日内瓦,后又迁往巴黎,取名为“国际社会研究学会”,开始了流亡生涯。
二战后,应西德政府的邀请,霍克海默和
狄奥多·阿多诺(1903-1969)等人回国,重建社会研究所,二人分别担任研究所的正、副所长。不久,霍克海默担任
法兰克福大学校长,后又赴美讲学,实际上社会研究所的工作主要由阿多尔诺主持。
《作为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之间链环的康德的判断力批判》(1925)、《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的开端》(1930)、《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1932)、《朦胧——在德国的笔记》(1934)、《真理问题》(1935)、《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1937)、《启蒙的辩证法》(与
狄奥多·阿多诺合著,1947)、《理性之蚀》(1947)、《对西德社会科学的审视》(1952)、《
论自由》(1962)、《工具理性批判》(1967)、《批判的理论》(1968)、《社会哲学研究》(1972)、《转变中的社会》(1972)、《出自青春期——小说与日记》(1974)。
霍克海默在20世纪30年代致力于建立一种社会批判理论,他提出
马克思主义就是批判理论,提出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对现代资本主义从哲学、
社会学、
经济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批判。他和
狄奥多·阿多诺(1903—1969)合著的《
启蒙辩证法》一书,开创了
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为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标准的模式。他与
尤尔根·哈贝马斯的冲突围绕着对“经验与规范”以及“革命”的理解所展开。
他就任
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后,提出综合地研究历史和现实、把哲学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研究社会和人的任务。他早期批判理论的核心是理论与实践的
辩证法;流亡时期研究新时代思想的
理性主义和技术化,论证“启蒙思想的自我毁灭”;晚期著作主要论述 人类自由问题,对自由与公平的论述较有见地。然而,霍氏虽然信奉
马克思主义,但他始终认为现存制度是无法改变的。从开始时,霍氏就深受A.
阿图尔·叔本华的
悲观主义影响。他曾说过“所有的
唯物主义理论中都含有深刻的悲观主义因素”。霍氏后来接受西德政府的职位,与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