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在首饰店当学徒,因听书耽误活计,受到管事人呵责。康国华不服气,和管事争执,一怒之下,拿算盘打了管事,从此离开了首饰店。说《三国》的名家李国辉得知康国华喜爱评话,为人耿直,秉性豪爽,即收他为徒,使改姓康,艺名国华。李国辉按康的秉赋,要他着重一个“爽”字。即书词主干净净,不拖泥带水。康国华心领神会,潜心学习,后来这个“爽”字就成“康派《三国》”的主要特色。康国华不仅继承李国辉的书艺,而且嗓音洪亮,口齿伶俐,说表字正腔圆。据过康国华书的老听众回忆:“听康国华的书,近听不吵人,远听字字入耳,在场外听也句句分明。”
同时,他还在说表艺术的“演”上下功夫,创造了“虚神”的表演方法。
扬州评话名家
王少堂后来曾回忆说:“17岁那年,我第一次去听康老的书,正好他说到‘
周瑜回兵’,孔明陪
鲁肃在书房下棋,康老说得非常精彩,听客都望着康老的表演,眼睛都不眨一下,就连我这个才去的人也全神贯注到康老的脸上去。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当时看到康老的表演在我的心目中就如看到一个活鲁肃和活孔明。在康老的手势上,演着下棋的动作,等于桌上真有棋盘、棋子,而且叫听众看出孔明下棋的方法要比鲁肃高明。康老的这一种‘虚神’是我跟我父亲所没有学到的”(《民间文学》1959年12月号)。
康国华擅说以诸葛亮为中召心的“三把火”,即《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和《火烧赤壁》。他的“爽”、表功和“虚神”,说活了孔明,形成了独特的“康派”表演艺术,他也被誉为“活孔明”。康国华生性刚直,一位有“候补道”头衔的盐商韩梅仲邀他到家中说书。康去后,韩躺在榻上,闭着眼睛叫康国华说书。康国华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同时也无法领会自己的艺术,坚持要韩坐起听书。韩不肯,康愤然离去。但是,他对同道则很谦虚,从不自傲,对后辈更是爱护帮助。民国初年,有一年他在扬州教场做“年档”,教场相邻有六家书场,其余五家做场子的也都是后辈名家。康国华怕影响他们的业务,故意采取提高书金,缩短说书时间,提早开讲、提早散场等措施,让听众分散一部分到别的书场去。从此留下了“五虎大战康国华”的美谈。康国华在
扬州评话艺坛享誉近50年,艺传儿子又华及徒弟关玉华、丁文华、成九华和祝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