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通论》对经济法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抽象概括出经济法的基础为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进而把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界定为市场竞争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主要围绕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体系、关系和属性构建了一套经济法的基本原理、然后根据这些原理,同时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论析了由反不正当竞争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构成的市场竞争法和由
计划法、财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和
产业政策法构成的宏观调控法这两个经济性的核心篇章。《经济法通论》理论脉络清晰,论证详实。
我之所以难以回答,是因为自己作为圈内人,知道经济法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尚待完善,无论哪本教材恐怕都难以满足学生的期许,因而不敢妄加推荐。不过倒是使我注意到教材的重要性,促使我去思考何谓教材,并企图写一本教材。
一切教育都离不开教师和教材。教师是教材之母,教材总是教师写出来的,没有教师哪有教材。但再优秀尽职尽责的教师也替代不了教材甚至不如教材,因为教师没有三头六臂,不能时刻面对所有学生。与教师相比,只有教材才能与学生形影不离,朝夕相处,相濡以沫,才是真正的良师益友。从这个角度说,教材重要于教师,教师是活的教材,不能成为活教材或者说不能写出好教材的教师也许不能称为良师。教材是教师的复制和扩大,是教师手脚的延伸,基于此,我认为一切教育都应从教材开始,并以教材为重。
教材,是教书育人之材,是教育之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然也就要以教材为本。教材是教师教授的蓝本,是学生学习的范本,还是考试的标准,堪称教学的“圣经”。教材的这一性质,要求教材是该学科知识的精粹,思想的概括,文化的传承,真理的化身,应得到普遍的公认,具有经典性和权威性,教材应是书之精华,书之皇冠。非如此,不足以为教材,教材不能滥竽充数,那样的教材,拿来教人只会害了别人。
教材是学生的必读书,是学生读得最多,信得最深,影响最广的书本,没有哪本书像教材那样对人影响深远,甚至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在于教材对学生的影响。教材是学生的精神食粮,好的教材营养丰富,使人身心发达;坏的教材
营养不良,使人身心孱弱,教材的质量影响学生素质进而影响民族素质,影响千秋大业。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教材建设,学科是否完善、教育是否完善就看教材是否完善,教材是学科完善、教育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
《经济统计学》一书即是作者在总结了长期的教学经验,参阅了国内外同类的优秀教材,结合财经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特点编著而成的。它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本科各专业的公共课教材,也可供掌握统计认识工具的其他各类人员使用。
本书以“易懂、易用”为出发点和归宿,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有助于读者树立统计意识,深刻领会统计思想,准确把握统计规则和各种统计方法的基本假设、应用条件,正确解读统计结果。不主张在论证统计方法的深奥的数学背景方面和复杂的统计计算方面下过多的功夫,试图借助
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来完成这一任务。
本教材的内容体系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统计——统计数据的搜集、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第二部分是推断统计——
抽样推断(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第三部分是经济统计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分析、综合评价;第四部分是应用经济统计——国民经济统计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