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院学者,1933年生于北京,父亲为
汉族,母亲系满族正黄旗宁古塔部,因而具有满汉两族血统。外公
罗常培是三十年代语言学开创者之一,长辈勉励促使他踏入
中央民族大学藏语系门槛。
基本介绍
个人简介
56年后,在停课反右、
大跃进时代中度过大学生活,其间跟随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寻访
四川藏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一桩小事使他痛下努力学好藏语言的决心。此后的40多年,他多次从师
藏学泰斗
东嘎·洛桑赤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倔劲苦钻最难学、第一手的藏文古籍文献。80年代初把藏史上著名的《
贤者喜宴》全部翻译,并标明大量注释,引起了当时国内外藏学界的广泛关注,带动了国内的“翻译热潮”。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地翻译注释了《
新红史》、《青海史》等多本藏族文献典籍,出版、策划了《
在北京的藏族文物》、《
中国西藏文化大图集》等多部具有珍藏价值的研究史料,还多次参加国际藏学研讨会,并参与十世班禅转世、起草重要文件等国家工作。
黄颢先生2004年5月18日因病辞世。
活动大事
黄颢先生在藏学研究领域的建树,我个人体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
藏族历史研究。黄颢先生研究藏族历史是从藏语文入手的,他十分重视原始典籍的发掘和运用,因此,许多成果都能发前人之所未发,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早期主要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集体项目《
藏族简史》(
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的编撰工作,他本人负责
吐蕃和史前藏族历史部分。这本书在上世纪80年代代表了当时
西藏自治区历史研究的水平。他还协助
牙含章先生修改其《
达赖喇嘛传》(
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班禅喇嘛传》(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两部专著。黄先生发表的学术论文有50余篇,内容涉及西藏政治史(黄颢、杨诚《略述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管辖》,《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年5月24日;《元朝中央政权与西藏地方关系的史实》,《
中国西藏》1990年第1期)、
藏族社会史(《论吐蕃奴隶制及其演变》,载《
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西藏经济史(《元初对西藏人口等的普查及其经济意义》,《中国民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藏族文化史和汉藏文化交流史(《唐代汉藏文化交流》,《藏族研究文集》第3集,
民族出版社1985年8月;《唐代汉地医学对藏族医学的影响》,《民族研究》1980年第5期;《吐蕃文化述略》和《论宋元明时期的藏族文化》,分别刊载于《
藏学研究论丛》第3辑和第5辑,
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1993年11月)、藏族宗教史(《活佛转世》,与
蔡志纯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9月;《北京法海寺藏族助缘僧人考》,《拉萨藏学讨论会文选》,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等)、高原民族史(《夏尔巴人族源试探》,《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与
周伟洲先生合著《白兰考》,《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2期;《藏文史书中的弭药》,《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和西藏当代史(与
刘洪记合著《西藏五十年--历史卷》,
民族出版社2001年5月)等等。其中,政治史,特别是
西藏自治区与内地关系史,以及西藏宗教文化史的研究占有突出的位置。他对吐蕃文化与内地文化关系的研究,在当时处于学术前沿水平。他对
元朝在西藏人口普查的
经济意义的研究,对夏尔巴人源流的研究等,都是从藏文文献的翻译和广泛应用入手(前者翻译利用《
汉藏史集》等资料,后者利用《夏尔巴人世系史》),得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新结论,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他与
蔡志纯先生合著的《活佛转世》一书,则比较简明而系统地介绍了活佛的由来、转世的过程、程序、方式,活佛在寺庙中接受教育、日常生活、地位等级、世系传承、权力执掌,以及接受中央政府赐封等问题,此外还对活佛转世的纷争、圆寂活佛的丧葬仪轨等作了交代,有助于读者了解
藏传佛教神秘的活佛转世问题。
通过对
吐蕃历史的研究,他认为,
卡若遗址发掘出的新、
旧石器时代的众多文物表明,
藏族的先民不仅与
汉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周边
青海省、新疆的少数民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藏民族文化深受内地汉族文化影响。
唐朝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国王
松赞干布、
尺带珠丹通婚以来,
西藏自治区与内地的政治关系日益密切,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文成公主入藏时,
李世民以
释迦牟尼像、经书、经典360卷作为嫁妆,同时还赠送了大批丝绸、农作物种子、宝器。此外,文成公主还带去了能治疗400多种疾病的医方100多种、四部医学论著和各种医疗器械。从唐朝引进的酿酒、碾磨、纸墨等先进的生产技术,直接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位于拉萨市中心的
大昭寺内,供奉有
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的觉卧佛像。
唐朝开元年间,西藏也曾将一座象征"幸福之源"的"度母像"送到
长安,安放在广化寺。这些都是藏汉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最后,他得出结论:
藏族文化历史悠久,其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中华文化母体。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同它的历史割裂开,孤立地存在,愈是悠久的、灿烂的文化,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能力越突出。
相关著作
《班禅喇嘛传》(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
学术论文
(黄颢、杨诚《略述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管辖》,《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年5月24日;
《元朝中央政权与西藏地方关系的史实》,《中国西藏》1990年第1期)
藏族社会史(《论吐蕃奴隶制及其演变》,载《
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
西藏经济史(《元初对西藏人口等的普查及其经济意义》,《中国民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藏族文化史和汉藏文化交流史(《唐代汉藏文化交流》,《藏族研究文集》第3集,
民族出版社1985年8月
《唐代汉地医学对藏族医学的影响》,《民族研究》1980年第5期
《吐蕃文化述略》和《论宋元明时期的藏族文化》,分别刊载于《
藏学研究论丛》第3辑和第5辑,
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1993年11月)
藏族宗教史(《活佛转世》,与
蔡志纯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9月
《北京法海寺藏族助缘僧人考》,《拉萨藏学讨论会文选》,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等)
高原民族史(《夏尔巴人族源试探》,《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
与
周伟洲先生合著《白兰考》,《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2期
《藏文史书中的弭药》,《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
西藏当代史(与
刘洪记合著《西藏五十年--历史卷》,
民族出版社2001年5月)等等。
专著介绍
《贤者喜宴》(mkas-pavi-dgav-ston)全称为:dam-pavi-chos-kyi-vkhor-los-bsgyur-ba-rnams-kyi-byung-ba-gsal-bar-byad-pa-mkhas-pavi-dgav-ston,巴代·
巴俄·祖拉陈瓦著。成书于1564年,木刻本共791页。由于木刻本出自山南洛札宗拉寺,故又称《洛扎教法史》(lho-brag-chos-vbyung)。该书以内容翔实、旁征博引、较为忠实于史实而著称。涵盖时间上至远古传说,下至元明两代;内容立足
藏区,广及中原内地、突厥、苏毗、
吐谷浑、
金玉国、
南诏、
西夏、蒙古、勃律等地,对
印度、
尼泊尔、
克什米尔、
阿拉伯帝国等亦有涉猎。全书以
藏文字母排列,共17函,分别围绕
西藏自治区的政治、宗教、法律、历史、文化、医学、音乐、建筑、绘画等主题,对明代以前的西藏社会进行了详尽的记述。在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时突破了传统著作中的某些缺陷,引用了
吐蕃以来大量的碑铭、诏令、书函、律令等原始文献,大多数材料与敦煌本藏文写卷和
文言文史料都能互为印证,是研究
西藏地方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史籍。1969年,印度人罗开什·钱德拉曾用手抄本出版楷书晒蓝本;1986年,北京
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1980年—1986年,黄颢对《
贤者喜宴》进行译注(藏译汉)。连载于《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共十九期。2003年将由中国社科学出版社及中国藏学中心出版社出版联合出版。(按:前八期为摘译。九—十九期为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