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襄镇,隶属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位于汉源县北部,镇域面积176平方千米,人民政府驻梨城西路83号附1号。截至2022年12月,九襄镇共辖17个村(社区),户籍人口8万人,常住人口12.6万人,是雅安第一大镇。
九襄镇在北纬30度线上,属北温带与季风带之间的
亚热带气候,
平均海拔1400米。该镇有着2100多年的建制史,为古时驿道的重要节点。2019年12月11日,撤销大田乡和双溪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九襄镇管辖。
九襄镇北距雅安市80千米,南距汉源县城22千米,
雅安—西昌高速公路和G108线由北向南穿镇而过,是连接雅安、
甘孜藏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市(州)的民族走廊、商阜物资集散中心。九襄镇盛产
蒜薹、金花梨、
大樱桃、
黑樱桃、青脆李、枇杷、
白凤桃、糖心苹果等。
历史沿革
原九襄镇
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称
汉源县,后为沈黎县治地。
汉朝至隋朝,为郡、县治地。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设汉源乡。
1950年,设九襄镇。1958年,九襄、大田、双溪、丰厚4乡合并为九襄公社。
1959年,改九襄镇。
1992年9月,丰厚乡并入。
古代时期,大田乡境域为笮都地。
明朝时期,万历十九年(1591年),属大田土百户。
清朝时期,
爱新觉罗·旻宁十三年(1833年),废土司。
民国时期,置田域乡。
1951年,析置大田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古代时期,双溪乡境域属清溪城厢镇。
民国时期,属附城乡第16保。
1949年,设双溪乡。
1958年,并入九襄公社。
1959年,析置双溪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撤并后
2019年12月11日,撤销大田乡和双溪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九襄镇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双溪乡下辖2个社区、17个行政村:梨城社区、九龙桥社区、满埝村、大木村、枣林村、百挑村、后山村、埝坪村、红光村、三强村、埝沟村、大庄村、幸福村、清泉地、刘家地、民主村、周家村、河西村、梨坪村。
截至2020年6月,九襄镇下辖3个社区、14个行政村:九龙桥社区、梨城社区、民主社区、大木村、周家村、清泉村、梨坪村、枣林村、红光村、大庄村、堰沟村、三强村、锦新村、新阳村、木槿村、龙池村、桃源村;镇人民政府驻梨城西路83号附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汉源县九襄镇位于四川西南
大渡河流域,
平均海拔1400米。北距
雅安市80公里,南距汉源县城22公里。距
成昆铁路50余公里。
九襄镇地处泥巴山南部,汉源县城北部,东邻安乐镇,南与富春乡接壤,镇人民政府距汉源县城22千米,总面积175.9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九襄位于川西南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历史悠久,是雅安市人口、税收第一大镇。九襄群山环绕,河流密布,四季分明。
气候特征
九襄镇属
亚热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河谷炎热,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干冷,多年平均气温16.7℃,无霜期年平均30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3.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53.8毫米。
水文
九襄镇境内属流沙河流域,流经大木村、周家村、清泉村、河西村等,在境内有3千米左右。
自然灾害
九襄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泥石流、山体滑坡、
山洪、冰雹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10年7月17日,造成农作物受损1188.2亩,直接经济损失达4246.1万元。
自然资源
九襄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铅、锌铁、煤炭、高岭土、
花岗石等,集中分布在九襄镇后山村。
2011年,九襄镇有耕地面积19800亩。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双溪乡辖区总人口45378人。原大田乡辖区总人口12685人。原大双溪乡辖区总人口6990人。
截至2017年,原双溪乡常住人口48521人。原大田乡常住人口13160人。原双溪乡常住人口7260人。
截至2019年末,九襄镇有户籍人口68677人。
经济
综述
独特的光热资源、多样的地形状况为九襄新技术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汉源花椒、雪梨、大豆等传统绿色食品誉满西南。
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水果、蒜苔等经济作物产量逐年上升,农民收入增长,80%以农户新建了小洋楼、机动车、电话入户度超过50%,机动车、闭路电视入户度率达96%。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作为全省首批百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0年间城区面积由1.3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新区内
食品加工企业、建筑装饰材料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9年,九襄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42个。
第一产业
2011年,九襄镇农业以
种植业为主,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
阳芋为主,农业总产值1.9亿元,生产粮食8880吨,其中水稻6179吨,小麦11吨,玉米1468吨,红薯631吨,洋芋333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38500头,年末存栏20900头;羊饲养量3500只,年末存栏1800只;牛饲养量6500头,年末存栏3600头;家禽饲养量562896羽。
第二产业
2011年,九襄镇有工业企业23家,职工218人;工业总产值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7.8%,实现工业增加值696万元,比上年增长5.3%。
第三产业
商贸
2011年末,九襄镇有商业网点955个,职工277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8.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4亿元。
金融
2011年,九襄镇财政总收入1277万元。
交通
雅安—西昌高速公路和
川陕公路由北向南穿镇而过,交通便捷。2011年,九襄镇有雅西高速公路、108国道过境。
社会
进入21世纪,九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基地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正在普及;现
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交流工作初见成效,以良种水稻和优质水果基地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农业在四川兴起。
九襄8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绿化度达72%。每年二月底至4月初。数百万株樱桃花、
李花、
梨花、
苹果竞相开放,山上山下真是花的海洋。5月至10月间,各种无公害水果相继成熟,硕果累累,果香四溢,商贾云集,游客涌动。
雅安—西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瀑布沟电站建成发电,将为九襄插上腾飞的翅膀。九襄商机无限,九襄人有信心利用5年左右时间把九襄镇建设成为
雅安市唯一大镇。
教育
2011年末,九襄镇有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1310人专任教师50人;小学7所,在校生3782人,专任教师19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600人,专任教师130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351人,专任教师128人;
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2391人,教育经费达1.33亿元。
九襄拥有四川汉源一中是一所始建于1824年的“百年名校”,是
雅安市唯一经过省教育厅专家组验收的“
四川省示范高中”、也是
汉源县唯一的一所“四川省示范高中”(即省重点中学)。
学校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经
四川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在师生比例、教师职称、教师学历水平、师德水平等几个方面全部达到省级示范高中的要求!学校拥有一支以“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四川省劳模”、“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四川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四川省优秀班主任”、“四川省优秀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团员”、“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妇女”等先进人物为代表的教师队伍!学校拥有一支以“国家级骨干教师”、“
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四川省骨干教师”、“
雅安市骨干教师”、“雅安市学科带头人”、“科技拔尖人才”等专家型人才为代表的教师队伍!
汉源一中国家级、省级先进教师或个人的数量,特级教师和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数量,省市级骨干教师数量等均达到了市内外著名中学的水平!
文化事业
2011年末,九襄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2个,会员647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0个,演职人员407人;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22个,藏书3.7万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九襄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337张,固定资产总值0.32亿元,专业卫生人员179人,其中执业医师76人,
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63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8.2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九襄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93户,人数1217人,支出246.8万元,比上年增长9.15%,月人均169元,比上年增长15.2%;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08人次,支出8.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62户,人数2139人,支出142.9万元,比上年增长9.36%,抚恤事业费支出147.61万元,比上年增长0.26%。
基础设施
2011年末,九襄镇有邮政网点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38.62万份(册),业务收入180万元,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8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240门;移动电话用户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56.6%,宽带接入用户15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20万元。
2011年末,九襄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座,生产能力9000吨/日。
2011年末,九襄镇镇区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变压器4台,总容量36.21兆伏安。
城镇建设
九襄镇是全省首批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从93年开始小城镇建设工作以来,已投入资金5个亿(其中1个亿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建设,城区面积已由1.3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万人增加到2.5万人。九襄镇还是
四川省小城镇建设101个重点镇,现正按10平方公里、10万人的规模重新进行规划,以应对瀑布沟电站开工建设和雅攀高速公路即将上马而来的新发展机遇。
旅游
景点
石牌坊:四川省
汉源县的
九襄古镇,有一座非常著名的石牌坊,它位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官马大道上,沿着这条官马大道北行1里左右,就是古代清溪县有名的汉源街。走进古镇的老街里,老街是惊人的古老,是典型的明清建筑,老街道长约千米,房当街伸,木板房挤挤挨挨,雕花廊柱与雕花窗很多,房与房之间有的地方还有风火墙。在街上我发现一面很奇怪的墙,墙是用瓦和泥修砌而成。九襄的民居保存得较好,笔者曾进入火炮巷里的一个有名的民宅,民宅有约近百方米的天井,天井四周的古门窗雕饰十分精成的。古镇里德九襄石牌坊建造于
清代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历时9年。整个牌坊融合
川剧艺术于一体,按“忠、孝、节、义”为主题雕成48本传统川剧戏曲,
浮雕169幅,大小人物570余个,或独自一人,或群集于一,但皆自然真实,面目清晰,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毫发毕现。整座石牌坊的建筑造型非常奇特,着重突出了本地的乡土人文和佛家文化思想的融合,虽然看上去有些独特新颖,但充分反映出古文化的悠远和华族兼容并蓄的美德。
文化
地名由来
九襄镇“
戊戌变法”时人口满5万成立自治会镇所,于是将周围诸乡并入,得九个半乡,因“乡”与“襄”同音,故名九襄。
文物古迹
九襄镇境内有一座石牌坊,它位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官马大道上,九襄石牌坊建造于清朝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历时9年。整个牌坊融合我国古代戏曲的
川剧艺术于一体,按“忠、孝、节、义”为主题雕成48本传统川剧戏曲,
浮雕169幅,大小人物570余个,或独自一人,或群集于一,但皆自然真实,面目清晰,毫发毕现。整座石牌坊的建筑造型非常奇特,着重突出了本地的乡土人文和佛家文化思想的融合。
获得荣誉
2021年4月,被
四川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评为“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