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故居
浙江省宁波市的5A级景区
蒋氏故居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武岭路,系蒋介石父子故居,蒋氏故居系群体建筑,该建筑群中西合璧,结构独特,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富有江南府第特色的代表性建筑,是溪口旅游区内一重要人文景观。
蒋氏故居建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主要由丰镐房、玉泰盐铺、小洋房、文昌阁、蒋母墓道、摩诃殿、蒋氏宗祠、武山庙等八处构成。其中丰镐房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850平方米。大门、素居、报本堂、独立小楼系原有,为清代建筑,其余都系蒋氏1929年扩建,玉泰盐铺为蒋介石祖父、父亲开设盐铺所在,清末以来,盐铺曾两次失火,现在房屋系1946年所建。小洋房1930年建,原供蒋介石回乡时一些显要居住。1937年,蒋经国留苏回奉,偕妻方良、子孝文居住在这里。蒋氏宗祠是蒋家重要活动的场所,如修谱、祭祖、婚嫁、迎娶、出殡等,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元配毛福梅在此出殡。1956年山门被台风吹毁,2001年修复。其中武山庙、蒋母墓、摩诃殿、蒋氏宗祠、文昌阁(遗址)都是蒋介石发迹后出资建造或维修的建筑,是蒋氏回故乡祭祀、居住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是研究蒋氏家世的重要物证。
蒋氏故居是中国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中央有关部门列入全国重点涉台文物。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历史沿革
溪口古镇始建于宋景德三年(1006年),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南宋起一直为浙东重镇。溪口作为历史名人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故乡,以其独有的民国历史文化的积累,以及迄今保存完整、存量丰富的蒋氏遗迹和民国史迹,为全国同类地区的佼佼者。
蒋氏故居建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其中丰镐房中的大门、素居、报本堂、独立小楼是原有的清代建筑,其余都系蒋氏1929年扩建。1949年5月25日,溪口解放,二十一军六十一师进驻丰镐房,1958年,部队学校撤离,交给地方政府,作为溪口区委办公用房,1979年,区委迁出,由“风景办”加以整修,1984年对外开放。1999年,又充实了蒋介石家世、家产、家事、家庭生活等照片资料。
玉泰盐铺为蒋介石祖父蒋斯千1871年开设,1948年房屋受白蚁蛀蚀,再次拆造重建,1983年,由奉化区修复溪口“风景办”组织修缮,恢复蒋介石出生房间,1984年对外开放。1999年,又根据游客要求,充实观赏内容。小洋房建于1930年,溪口解放后,此屋为当地驻军首长居住。1958年部队撤离,被附近一家工厂借作办公室。1979年,政府收回此屋,中央拨款整修一新,按蒋经国当年住读样子重新布置,并对外开放。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对台湾“和平统一”的方针。此后不久,经廖承志提议,中央拨出30万元专款,修缮蒋介石故居和蒋氏坟墓。1994年溪口这座江南古镇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镇上的玉泰盐铺、丰镐房、小洋房等3处蒋介石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又增加到8处。昔日“蒋家王朝的后花园”现已成为溪口旅游的金字招牌,以及中国国民党人士的拜祭之地。
地理位置
蒋氏故居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武岭路,奉化溪口镇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靠雪窦山,水绕山环,景色秀丽。
建筑特色
蒋氏故居建筑群原为中国传统建筑,蒋氏族人留洋归来带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在多次出资改建后增添了西式元素,为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蒋氏故居建筑群在新旧的矛盾与统一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蒋氏故居建筑群特点
蒋氏故居建筑群的建筑具有民国年代特有的风格,部分建筑为中西复合式。在材料与构造方面,以传统的砖混、砖木结构为主。整体上蒋氏故居保留了传统建筑的形式,只是在立面的组成形式上进行了一小部分的西化,如开窗等。
除小洋房外的蒋氏故居建筑群内的建筑基本都保留了建筑原有的中式特色。蒋氏故居的住宅类建筑受到西方建筑的启发,将西式的装饰元素如立柱、窗花、雕花吊顶等融于建筑中,使建筑外观及内部更简约大气,新式的材料也使结构更精致耐久。建筑室内的布置也更为丰富,增强了房屋的舒适度与人性化。
平、立面组织特点
蒋氏故居建筑在平面形式上极少吸纳西方的平面形式,以传统形式为主。建筑多设立有一条中轴线,主要房间位于中轴线上,次要的位于中轴线两侧。与当时的多数大户人家无异,庭院是中心。以丰镐房为例,大门、前厅、内门、后堂、前门、内庭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厢房与蒋母旧居相连,东西楼房位于两侧。走廊回环,厅堂相连,布局合理。一楼设有账房和接待室,二楼设有佛堂。中庭种有两棵桂花树,遮天蔽日,乘凉效果较好。
立面风格上,蒋氏故居建筑多为传统风格,三段式建筑,由屋顶、屋身和台基构成。基本色彩为黑白红金,讲究中心对称。
结构及相关构造特点
在构造方面,部分建筑采用硬山式木结构,前后四进,分为门厅、大厅、享堂和二层楼。南北有防火墙,两侧有木雕挂落垂柱。部分建筑改造后仍保留了防火墙等功能结构。蒋氏故居建筑群也存有三级砖木结构的建筑,由木屋顶和砖墙组合而成,例如文昌阁。文昌阁为攒尖顶楼,阁式建筑,寰宇穹顶结构,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攒尖后以宝瓶收顶,顶部为椭球。文昌阁底层为八角形,四面辟有拱门,与街道相通。
建筑细部特色
蒋氏故居建筑群除小洋房外整体西化的程度并不高,大多数体现在建筑的细节处理上。如山花在蒋氏故居建筑中的运用极多,浅雕、透雕、阴刻、凸雕等多种雕刻方式灵活运用,建筑的细节处理到位。门墩石刻雕刻精美,木料粗硕,装饰有精巧的宫灯。建筑的立柱虽然以欧式的砖石结构偏多,但是立柱的图案仍多以中国传统的龙、凤、龟、狮等为主,例如蒋氏宗祠的门柱同时立柱的装饰色彩也以传统的红、金两色搭配为多。在这些细部的装饰艺术上,蒋氏故居的建筑吸收了大量西方的拱券等门窗造型的同时,内部仍保留传统中式的装饰特色,组群分布,主次分明,富有节奏感。例如武山庙大殿前檐为青石盘龙云纹柱,内部结构穿斗和抬梁相结合,极富传统特色。小洋房西式的栏杆和扶手、欧式的立面上融合的中式的花纹浮雕、拱券,白玉栏杆,镶边窗框,有花形图案的天花板,拉索代替柱子的构造,都是对传统建筑形态的一种突破。
庭院及造园特色
蒋氏故居建筑群的园林也同样保留了中国古朴的园林设计手法,旨在师法、融于顺应、表现自然,这一点同西方的园林景观设计大相庭径,以讲究自然而然为主,表现出自然的状态。例如文昌阁周围环境清幽,假山、水池、绿植,营造出传统园林的意境。青灰色的砖墙上镶嵌有砖雕的门窗,飞檐翘角,梁柱上雕刻着人物花鸟,装饰有宫灯。
庭院与大厅则是运用大空间大进深的处理。内部的装饰色彩搭配也是传统的金碧辉煌的红、金搭配。配合上各色故乡的家具与山水风景画,表现出传统的中式韵味,例如报本堂的布置,各式雕花结构使其大气雅致。
重要景点
丰镐房
丰镐房位于蒋氏宗祠的西侧,蒋氏故居景区中段,门对青山溪流,风水优良,风景秀美。1895年,虚岁10岁的蒋介石分得“丰”房三间祖房,其兄分得“镐”房。其兄早殇,两房合一称作“丰镐房”,现存的丰镐房有49间房屋,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850平方米。其中大门、素居、报本堂、独立小楼系原有,为清代建筑,其余都系蒋氏1929年扩建。
丰镐房位于武岭路下街,面街临溪,前对溪南诸山,是蒋介石、蒋经国居住之所在。沿着纵轴线,自南而北,分别为大门、前庭(花园)、内门、前厅、内庭、后堂。后堂至前厅两边为东、西厢房。后堂名“报本堂”,吴敬恒题额。通面宽3间,9架,硬山顶,五马头风火山墙,石板地。东西厢房为两层楼房,各3间,歇山顶。报本堂和东西厢房前檐都有飞出挑,迴廊相连,廊顶都有大小卷棚,月梁、斗拱、雀替、花篮上面雕塑着人物、花卉,极为精巧。墙上也有彩绘。前厅额书“素居”两字,也是两层楼屋,硬山顶。这些建筑的梁架结构都是穿斗和抬梁相结合。从内庭四望,一色的传统木结构建筑,典雅而富丽。东西厢房其它三面上下迴廊,水磨檐柱,廊顶白色灰墁,从外侧看,素雅明净,显出洋式气派。报本堂中陈列蒋氏四代神主,为祭祖享先之处。素居楼上设佛堂,为蒋母礼佛之所。东厢房系宋美龄卧室,西厢房为毛福梅(蒋介石原配)房间。西厢房的西面有幢独立小楼,通面宽4间,楼上迴廊与西厢房相通,系蒋母所居。楼梯特别狭窄,便于扶着两旁扶手上下。 此外,报本堂左首横着楼屋3间,西首横着平屋6间,都是砖混结构,西式,平顶,为佣人和客人用房。 前庭和厢房前端及其两侧,都为花园,墙垣相隔,有洞门相通。 
1949年5月25日,溪口解放,二十一军六十一师进驻丰镐房,1958年,部队学校撤离,交给地方政府,作为溪口区委办公用房,1979年,区委迁出,由“风景办”加以整修,1984年对外开放。1999年,又充实了蒋介石家世、家产、家事、家庭生活等照片资料。
玉泰盐铺
玉泰盐铺在蒋氏故居景区靠西端,位于武岭路中街场弄口,是蒋介石的出生地。前后两进,前进为楼房,硬山顶,通面宽4间,其中右稍间较窄,置楼梯。前庭宽广,环以高墙。后进平屋3间,左侧有厨房。大门在围墙右前方,石框架,匾额上书“清庐”两字,右下侧墙角嵌刻有“玉泰盐铺原址”基石一块,落款为“中正”。
1871年蒋介石祖父蒋斯千在此地开设盐铺。1895蒋肃庵去世后,玉泰盐铺归蒋介卿所有。1948年,两度失火又遭遇白蚁侵蚀的玉泰盐铺面临拆除,蒋介石便出资重建玉泰盐铺。为了风水不受到破坏,新楼保留了原有的房间布局,使用了新式的漆料,并由蒋介石亲自题字勒石嵌于西墙。
1949年5月,溪口镇解放以后,此屋由政府接管,1983年,由奉化区修复溪口“风景办”组织修缮,恢复蒋介石出生房间,1984年对外开放。1999年,又根据游客要求,充实内容,在楼下按原盐铺格局布置店堂,陈设柜台、营业执照、专用称具等,并辟两室悬挂历史照片,反映蒋介石的身世情况。
小洋房
小洋房为西式三间二层楼房,座落在溪口潭墩山东麓,原名“涵斋”,又称“剡溪小筑”,通面宽3间,前后都有天井。前临剡溪,后倚武山。平顶,有通道与乐亭、文昌阁相通。占地24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310平方米,建于1930年。
此屋原是为美国军事顾问端纳所建,1930年蒋介石留洋归来出资改建小洋房,1937年蒋经国苏联留学回来后居住于此,小洋房最特别的地方,是屋内有一石碑,刻着蒋经国手书的“以血洗血”四字,表示他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及替母复仇的决心。1939年12月12日,日军飞机轰炸溪口,蒋经国母亲毛福梅不幸罹难。蒋经国接获噩耗赶回家,愤怒不已的他,在母亲死亡地点立了“以血还血”的石碑。
溪口解放后,此屋为当地驻军首长居住。1958年部队撤离,被附近一家工厂借作办公室。1979年,政府收回此屋,中央拨款整修一新,按蒋经国当年住读样子重新布置,并对外开放。
文昌阁
文昌阁因阁内供奉首奎星,故又名"奎阁”,位于武山南端潭墩山顶,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1924年重建,1939年12月12日,被侵华日机炸毁,1986年国家拔款重建。文昌阁(遗址)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35平方米,等高2米,由乐亭、水塔、文昌阁、跳水台、憩水桥组成。 
 出武岭门向左拾级而上,不到20米处便是乐亭。乐亭坐南朝北,通面阔3间,计6.8米,进深4.46米,建筑面积171平方米。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滴水筒瓦,云头龙正吻,正脊塑葫芦宝瓶,水泥墁地,台基高出地面2米,四周回廊。楼下通间,明间阔3.49米,是通向文昌阁的通道,次间较窄,阔1.65米,西次间置封闭式木楼梯通楼上,楼上是蒋介石的私人藏书楼,乐亭正左侧立一块陈立夫手书蒋介石撰《武岭乐亭记》碑,右正侧立王康乐书《乐亭春晓》碑。
走过乐亭不到10米是一个六柱水塔,对角3.6米,建筑面积9.8平方米,砖混结构,歇山顶,水泥墁地,上部水塔,飞檐翘角,周边平台伸出,四周护栏,人可通行,水塔是供应丰镐房、文昌阁、小洋房的生活用水。
几步之遥是文昌阁,文昌阁是主体建筑,坐东南朝西北,通面阔3间,计19.27米,进深14.38米,建筑面积504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砖木结构,歇山重檐,云头龙正吻,正脊塑明珠上承宝塔,筒瓦覆面,东西屋檐下各挂一匾,上书“文昌阁”,水泥石磨墁地。楼下是蒋介石会客之处,通面阔3间,计11.9米,进深10.22米。北次间东墙置木楼梯,南次间东墙置一房,现为值夜人员住所,四周回廊,廊深1.75米,东西回廊开二门,东通乐亭,西通憩水桥,西门回廊砌墙回合,现为售票房,南回廊同凸出部分相连,突出部分建筑,坐北朝南,面临剡溪,二层通间,面阔6.6米,进深3.2米,单檐歇山,东西开二门,东通小洋房、跳水台,西通憩水桥,南面全排格子花窗,文昌阁一楼为会客室,二楼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和起居室。因此,当地人又称该楼为“美龄别墅”。
跳水台,位于文昌阁和小洋房之间,临水立柱而建,呈正方形,边长20米,南砌水泥围栏,北设台阶,可通剡溪和小洋房,蒋经国先生在小洋房课读诗书之余,喜欢在此跳水游泳。 
憩水桥,位于文昌阁西南角,沿石阶从上往下,临水处有一座拱形桥,桥长5.048米, 宽2.19米,水泥钢骨,二面护栏,饰有洋式纹样,西面拐弯通文昌阁,东面绝壁,桥下深潭游鱼依稀可见,有“碧潭观鱼”美称,此桥原是平桥,1929年,蒋介石请修建奉化武岭中学的设计师重新设计建造,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文昌阁风景优美,有“奎阁凌霄”美誉,是蒋介石、宋美龄回乡居住的私人别墅,1937年1月13至24日,张学良将军在此居住。
蒋母墓道
蒋母墓即蒋介石生母王采玉墓,王采玉卒于1921年6月14日,同年11月,蒋介石筑墓把其母安葬于溪口白岩山鱼鳞中。墓道入口建有石牌坊,上书“蒋母墓道"四字,设三门,中门宽3.7米,左右两边各宽2.1米。进入口,有卵石(现改为石板)铺设的墓道,长668米。依坡而上,途中有下轿亭、墓庐、八角亭,终点是蒋母墓穴。
1923年,蒋介石又在离墓冢下168米处,建新式洋房五间,称慈庵,即墓庐,取纪念慈母之意。进入大门,中间过道有碑刻,正中竖碑,正面是孙中山的祭蒋母文,背面是蒋介石自撰的《先妣王太夫人事略》,左右两壁,分别嵌有蒋介石《哭母文》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慰劳蒋总司令文》。右边两间套房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卧室。
蒋母墓坐南面北,三面石勘围护,黄土封顶。基面石料拼接,中间刻有孙中山(即孙中山)署名的"蒋母之墓”四字,上端应栏刻有“范足式"四字,左右别头柱刻有蒋介石自撰,张静江书写的对联,上联为“祸及贤总当日顽梗悔已晚",下联为"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墓前正中有凤凰翠竹浮雕石板。墓穴内放两口棺木,一口放王采玉遗体,另一口放蒋肃庵的神位,表示夫妻同穴。
整个墓道夹在一批松柏林中,环境幽雅。母以子贵,因蒋介石的特殊身份,故其墓的影响也较大,目前已成为溪口的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摩诃殿
摩诃殿位于溪口镇财神弄与中马路交叉口,坐东朝南,由摩诃殿和墓庐组成,四周环以围墙,东西约132.44米,南北53.58米,东西大门占地面积7524平方米,建筑面积1837平方米。摩诃殿四周环以围墙,东南角开一石库门,门额上书“慈庵”二字,大门两旁石鼓相对,内一照墙,摩诃殿是为了纪念蒋氏第二世祖摩诃太公所修建。1931年由毛福梅(蒋介石第一任妻子)出资改造,1939年12月12日毛福梅罹难,1946年冬下葬在摩诃殿内,1989年再度翻新。1996年以后,蒋氏后人陆续来此祭拜。
摩诃殿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大殿、南北厢房,占地面积1364平方米。山门通面阔3间,计13.17米,进深四柱五,计5.38米,建筑面积99平方米。硬山顶,正脊塑“福”字,厚重的封火山墙与东西厢房相隔,水泥墁地,台基高出地面60厘米。中开一扇黑漆双大门,两边木板,匾额上挂一黑底金字匾,上书“摩诃殿”,是孙信德于1989年8月重题。山门两壁集砖雕、木雕、彩绘于一体。两侧轩梁、牛腿处精雕各种神话故事。次间各开一方形窗户,外涂黄灰。山门后置廊,各有一拱形圈门通东西厢房,山门外有照墙,通体刷黄。 
诵经堂与山门相背,坐西朝东,三间二层,通面阔13.17米,进深五柱三檩,计10.7米,建筑面积282平方米,重檐硬山顶,大式屋脊,正脊塑“福、禄、寿”三星,方头双肩式山墙,水泥墁地。明间匾额挂一蓝底金字匾,上书篆文“瞻宗留史”,殿后背挂一木匾,上书“诵经堂”。楼下通间,殿中塑一尊摩诃太公坐像。南北墙各开一门通厢房,此处是毛福梅及女眷诵经念佛之地。大殿前后庭院。 
 大殿两侧是南北厢房,十一间二层,西首七间通面阔25.64米,进深三柱五檩,计5.72米,东首四间通面阔15.23米,进深三柱五檩,计7.92米,建筑面积1216平方米。硬山顶,水泥墁地。与大殿之间有一平地,置木楼梯,楼梯上有二个水泥平台,一个是通向大殿二楼的通道,一个是通向东四间二楼的通道。厢房同山门砌墙围合,东西山门,东门通墓冢,西门通西大门。厢房后面有两棵500年树龄的樟树,童年时代的蒋经国常在此玩耍。 
毛氏墓位于摩诃殿东侧,坐西北朝东南,正方形,边长9米,面积81平方米,墓由四方形条石围护,四周通道宽1.45米,青石板围栏,雕刻梅、兰、竹、菊等各种花草,青石柱莲蓬覆面,墓正前方安放一块高3.05米,宽1.17 米,厚0.18米的石碑,正首刻“先妣毛太夫人之墓,子经国泣立”,是中国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辛亥年所题,墓碑前有一块卵石铺成的方形平台,正中有一组松鹤图的浮雕,意喻长寿、平安。墓冢四周植有松、柏、梅、迎春花等各种花草树木,环境清幽。 
从墓冢往东走不远处有一幢三间平房,坐北朝南,通面阔14.94米,进深6.92米,建筑面积159平方米,硬山顶,水泥墁地。前环围墙开一月洞门。 
 
蒋氏宗祠
 蒋氏宗祠位于武岭路北侧,坐北朝南,面街临溪,由新老祠堂组成,新祠堂始建年代无从考证。1929年,丰镐房扩建,蒋介石把三房堂前迁出,在老祠堂前修建新祠堂,老祠堂占地面积736平方米,建筑面积1020.4平方米,新祠堂占地面积1402平方米,建筑面积1197平方米。 
新祠堂山门为高大的硫璃牌楼,通面阔9.73米,建筑面积72平方米,单檐歇山顶,斗拱出跳,三扇弧形铁门,中门高3.39米,阔2.1米,门额上刻“忠孝传家”,是蒋介石民国二十六年所题,门旁石鼓相对,边门高2.37米,阔1.5米。两边砌墙,各开二扇方格窗,同庭院围墙围合,东南角建一平房,放置杂物,西南角建一平房为售票处。
进入牌楼是新祠堂,二层五开间,通面阔24.54米,进深五柱七檩,计7.7米。建筑面积552平方米,砖木结构,衬以斗拱雀替。石板墁地,厚重封火山墙,正脊望“福”“禄”“寿”三星和双龙戏珠。中三间为通间,梢间置楼梯,东梢间开一门通东厢房。楼上是供奉蒋姓三房祖先的灵位之地,中挂一红底金字木匾,两旁挂黑底木匾,祖先灵位阶梯状依次排列,牌位前精致的花格扇门,浅刻祖先祖训。 
大殿两侧各有一排面阔11间的东西厢房,通面阔44.14米,进深五柱七檩,计5.4米,建筑面积573平方米,硬山顶,水泥墁地。东厢房1930米年为中国农民银行溪口营业所。西厢房现为民居,1939年12月12日日机轰炸溪口,原丰镐房扩建时的拆迁户,由于新房被炸,经蒋介石同意,暂居此地,一直到今。两厢前置围墙,围合成庭院,东墙开一门通庭院,西墙有门现封闭,院中植古柏等花草树木,铺花岗石石板。 
祠堂后砌围墙,开一月洞门,隔走道同老祠堂相对,两边各有一扇大门,砖混结构,单檐出跳,筒瓦覆面,檐下三块砖雕,雕刻神话故事,下配两扇孤形铁门。
老祠堂山门通面阔3间,计24.62米,进深29.89米,建筑面积736平方米。硬山顶,石板墁地,三扇黑漆大门,中门挂一黑底金字木匾,上书“蒋氏宗祠”,前檐柱镌刻“根深叶茂繁花荫武岭,源远流长时雨沛锦溪”,正柱镌刻“望云思祖德,观水恩宗风”。 
戏台与中门相连,阔4.695米,进深4.77米,建筑面积22.4平方米,重檐歇山顶,螺旋藻井,正脊望“将军出征”,前石柱镌刻对联,蒋家每逢重大节庆,都在此演出。 
大殿位于戏台正对面,通面宽3间,计12.1米,进深三柱五檩,计7.7 米,建筑面积93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石板墁地,通间,堂前阶梯式陈列蒋姓先祖牌位,灵位前24块精致的格扇门,上下浅刻24孝故事人物和诗歌,牌位正上方挂一红底金字匾,上书“永恩堂”,两边各有黑底金字“乡国望隆”,、“寿考咸钦”等匾,廊柱镌刻对联,告诫后人孝敬父母,光宗耀祖。 
大殿两侧东西厢房,二层5间,厢房通面阔10.05米,进深三柱五檀,计4.2米,建筑面积169平方米,砖木结构,歇山顶,通间敞开式,次间与梢间之间置楼梯,梢间山墙上下开二扇窗,厢房是观戏的场地。 
蒋氏宗祠是蒋家重要活动的场所,如修谱、祭祖、婚嫁、迎娶、出殡等,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元配毛福梅在此出殡。1956年山门被台风吹毁,2001年修复。
武山庙
武山庙在武山脚下,明初蒋氏始祖迁来以前即已建置。清乾隆、嘉庆年间曾经重修并改建大殿、山门等,其后几经修,殿堂仍保持原有风貌,具有清中叶江南庙宇建筑风格。该庙坐西北朝东南,结构完整,分前后两进,东西两厢廊庑,中间天井设戏台,系硬山顶四合院建筑。大殿结构为穿斗与抬梁相结合,前檐柱为青石盘龙云纹柱。新中国成立后,该庙一度改为粮站。
1986年3月,国家拨款对武山庙作了一次大修,并辟为博物馆,现今成为溪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之一。武山庙原系溪口任、宋、单、张、蒋五姓共祀。蒋氏后至,本系五姓之末,后来子孙敷衍,蔚为大族,而其他几姓衰微。据咸丰十四年所立置田碑记载,其时保长、董事全为蒋姓。大约自清中叶以后,就以蒋姓为首。蒋介石的父亲蒋肃庵就曾任社首多年。所以蒋氏在1948年进谱时,又对武山庙加以大修。蒋氏父子也曾多次到庙里祭祀,武山庙已演变成了蒋氏家庙。
开发与保护
当地保护政策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接着中央通过浙江省委把奉化区县长和中共奉化县委统战部长召到杭州市,由省委书记亲自交代修复包括蒋氏故居、祖墓等遗迹的任务。奉化县委、县政府为贯彻中央指示,当即成立修复蒋氏遗迹专门机构。
文昌阁是蒋介石在溪口的别墅。1939年12月12日毁于侵华日机轰炸之下。1986年4月国家拨款重建,次年初竣工。现室内布置蒋宋卧室,并挂有蒋、宋生活照片。蒋母墓庐慈庵,位于离溪口镇三华里的白岩山腰鱼鳞岙,墓庐于“文革”期间被拆毁,1979年由中央拨款重建。小洋房建于1930年,溪口解放后,此屋为当地驻军首长居住。1958年部队撤离,被附近一家工厂借作办公室。1979年,政府收回此屋,中央拨款整修一新,按蒋经国当年住读样子重新布置,并对外开放。
蒋氏故居所以能如此完好地保护下来,主要是由于党中央的远见卓识。早在人民解放战争接近胜利的时候,1949年5月6日,毛泽东主席即电令军事指挥机关:“在占领奉化区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环蒋介石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首批进驻溪口镇的人民解放军六十一师坚决执行了毛主席的命令和三野首长谭震林的指示,对蒋氏故居和蒋母墓道派人协助看管,使蒋氏故居在历史巨变中得到完好保护。1987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为了贯彻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政策,又拨出专款30余万元修复蒋氏墓宅,以后地方各级政府又陆续拨款,修复溪口其他蒋氏遗迹。1996年国务院公布蒋氏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开发
蒋氏故居极大带动了镇上文旅业的发展,奉化区集“非遗+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多元化旅游形态于一体,已成为浙江省文旅高质量的一张金名片,奉化区推出非遗潮市、“棒集”文化夜市、蜜桃音乐节等一系列商旅文体融合的创意集市。同时利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的方式共同开拓市场。如奉化接连与宁海县象山县等地进行合作推介,通过自驾游等多种方式互相输送游客,借此进一步交流红色、研学、疗休养等旅游产品,同时推出漂流游、采摘游、避暑康养游等系列多条不同主题夏季旅游线路,以激发市民游客文化消费新动力。
经济价值
以“蒋氏故里”为核心的民国文化是奉化区旅游的又一大亮点。奉化通过包装蒋氏文化资源产品,精心推出了蒋氏故居游、民国历史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产品。2009年甬台直航开通,大量中国台湾游客慕名而来,奉化更是成为了中国台湾客源市场的旅游目的地。溪口已经成为两岸“和平之旅”“搭桥之旅”的一个重要旅游品牌。此外,当地正积极筹建“民国文化一条街”,在民国历史文化背景下开发特色旅游路线。
奉化依托生态文化致力发展乡村休闲游。该市牢固确立“全域生态、全程生态、全民生态”理念,已成功创建宁波市地区唯一的溪口镇滕头村5A级风景区和一批4A、3A级景区,展示滨海风情的黄贤村最近通过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认定。自2009年以来,该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游客数和经营收入连年增幅超20%,早在2008年就实现了“游客超百万,收入过亿元”的目标。
重要荣誉
蒋氏故居是中国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中央有关部门列入全国重点涉台文物。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建筑特色
蒋氏故居建筑群特点
平、立面组织特点
结构及相关构造特点
建筑细部特色
庭院及造园特色
重要景点
丰镐房
玉泰盐铺
小洋房
文昌阁
蒋母墓道
摩诃殿
蒋氏宗祠
武山庙
开发与保护
当地保护政策
景区开发
经济价值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