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厂村
云南省麻栗坡县杨万乡铜厂村
铜厂村隶属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杨万乡,与铁厂乡相接,东邻紫胶村,南邻哪都村,西邻哪都村,北邻杨万村。下辖上铜厂、中铜厂等15个村民小组。该村属于山区。距离镇5公里,国土面积23.12平方公里,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20.30℃,年降水量1501.5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该村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外出务工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915亩(其中:田1211亩,地1704亩),人均耕地1.07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5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641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4亩,主要种植梨、荔枝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8080.50亩。
农村经济
该村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3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15万元,畜牧业收入283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389头,肉牛392头);林业收入128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39万元,工资性收入4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98元,农民收入以种养业、劳务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0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99人,在省内务工393人,到省外务工206人。
人口
该村现有农户644户,共乡村人口2836人,其中男性1484人,女性1352人。其中农业人口2723人,劳动力1542人。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到2013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629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镇卫生院5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铜厂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杨万中学。该村中学1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253人,中学生63人。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路、通电视、通电话、通电,全村有310户通自来水,有326户饮用井水,有63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61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7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0户(分别占总数的43%和31%)。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到乡道路沙石路,进村道路为沙石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5公里,距离集贸市场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96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43亩,有效灌溉率为53.1%,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43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4亩。到2006年底,该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22户,建有小水窖15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35户。全村有1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5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5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5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7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9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3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63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941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089亩。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16.20万元,有固定资产299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3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党员总数79人,党员中男党员70人,女党员9人。团员114人。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民经济水平低,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丰富的自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农民增收缓慢。该村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按照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突出一条线、做大一个园区、建好两带经济、实现一个目标”的经济发展思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巩固发展好全村养殖业的支柱地位,积极引进资金技术等开发利用本区资源优势,做强做大肉桂、中药材等特色经济,努力打造一村一品农业,保持全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主要以发展肉桂、中药材、香蕉等种植业和养牛、养猪等养殖业,具体在下铜厂、哪么、哪腊、老扣览和哪龙等4个村小缓步发展香蕉1192亩,建特色、树亮点、促发展,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同时,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劳务收入,争取在“十二五”末使人均纯收入由4998元增加到5100元。
新农村建设
2006年以来,该村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至2007年止,该村已在下铜厂、老扣览等村小组分别进行了小康村和温饱示范村建设,通过建设,该村的经济得到了发展,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乡风文明,农民增收步伐加快,管理进一步得到明主化。通过新农村建设,该行政村的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2006年人均纯收入实现1457元。通过小康示范村建设,翻坡村的道路、人畜饮水、沼气池、节能灶、安居房、卫生厕所、卫生洗澡室、科技活动室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村民的发展意识和生态、美化意识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和农户庭院卫生明显好转,居住环境优美、舒适。有宽敞的公共娱乐场所,村民能收看到20余套电视节目,组建了文艺队,正常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促进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转变提高。安装了程控电话、光纤网,为群众获取致富信息提供广泛渠道,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村党支部、团支部、治保、调解、计划生育、卫生等组织活动正常,社会事业明显进步。科技夜校作用明显,通过举办了农函大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整体提高。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自然资源
农村经济
人口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文化教育
基础设施
村务公开
基层组织
发展重点
新农村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