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虎渠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副书记
翟虎渠,男,汉族,1950年8月生,江苏涟水人,中共党员。197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3月参加工作(入伍),英国伯明翰大学遗传系应用遗传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遗传学博士,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遗传育种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党组副书记。
翟虎渠曾被授予国务院“优秀回国人员”、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农业部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农业部干部培训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人物简介
翟虎渠,男,汉族,1950年8月生,江苏涟水人,中共党员。遗传育种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曾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东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等职务。198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198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8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工作,任教于南京农业大学。专攻作物遗传育种,特别是数量遗传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编写的《群体遗传》、《应用数量遗传》和《农业概论》等研究生、本科生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其研究成果“水稻杂种不育基因的定位和遗传研究”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高产、优杂总质抗病中熟中梗新品种‘镇稻88'的推广应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还在宏观农业和高等农业教育研究方面发表论文20多篇,在农业部产学研合作、农业产业化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管理等方面提出独到的见解并付之实践。其成果"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的策划规划与实施推广"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7月担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以来,带动全校师生励精图治,积极改革。1996年学校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通过"211工程"立项评审。1999年学校作为全国少数大学之一,率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审。作为大学校长,他十分注重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和运行质量,五年内先后组织实施了两轮校内综合改革。其改革经验得到了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并在部属科研、教学等事业单位中推广。南京农业大学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南京市绿化先进单位和花园式校园等,他本人多次受到农业部、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彰,自1993年起即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1年7月调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后,为应对加入WTO以后对农业科技的新挑战,响应"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新要求,他提出了农科院“十五”及长时期内的新的工作思路并开始组织实施。在制度创新方面,大力推进科研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国家级科研单位良性的运行机制,以学科调整为切入点,优化人、财、物等资源配置,营造最大限度调动各类人员积极性的氛围。在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重点培养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工作的创新型人才和不仅是合格的就业者、更要成为成功的就业者的创业型人才。同时开始实施“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工程”,加大力度从国内外引进学术造诣深、在科研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对本学科的建设和科研工作有创新构想、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能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充分发挥已取得的科研优势,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中国农科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中心和农业科研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经过六年多的真抓实干,多项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
个人履历
1969.03——1973.03 空军场站战士;
1973.03——1973.09 江苏省涟水县黄营公社务农;1973.09——1977.01江苏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
1977.01——1978.12 江苏农学院农学系育种组教师;
1978.12——1982.03 南京农学院农学系应用数量遗传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农学硕士学位;
1982.03——1984.06 南京农学院(1984.07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教师;
1984.06——1987.10 英国伯明翰大学遗传系应用遗传学专业硕士、遗传学博士研究生学习,获博士学位;
1987.10——1988.10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讲师;
1988.10——1993.0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副主任(1990.07—1992.08 挂职江苏省东海县科技副县长;1992.09—1992.12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2002.10更名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三期高校党政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3.01——1994.12 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02.05更名为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分院副院长、南京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
1994.12——1995.07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兼成人教育学院院长;
1995.07——2001.07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兼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分院院长(1999.09—2000.01中央党校进修二班学习);
2001.07——2008.04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兼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院长;
2008.04,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党组副书记   兼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院长。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任免信息
2011年10月不再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兼任职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
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理事长
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
俄罗斯国家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
印度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
江苏省烟草学会副会长
江苏省生物技术学会理事长
学术论文
黄花烟草的遗传型和环 境的互作Ⅰ线性模型分析。作物学报,1989。
自花授粉作物杂交育种结合潜势的预测和比较。遗传学报,1990。随机交配群体中连锁对世代平均数和方差的影响及其测定。遗传学报,1990。
水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阈性状和剂量效应假说。遗传,1990。
Effect of linkage disequilibrium on generation Mean and Variance and its Detection in the Random Mating Population. GENETICA SINCA,1990。
一次选择的计算机模拟,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
自交群体中连锁对世代平均数和方差的影响及其测定。遗传,1992。
不同交配设计估计遗传参数的可靠性。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
Protoplast electrofusion between tabacco and herb。17届国际遗传学会,1993,英国。
红花烟草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
农业新技术革命及其对植物遗传育种的影响。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
农业高效主动面向市场的实践与思考。农业经济问题,1998
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学校创新能力。中国高等教育,2001
学术专著
应用数量遗传(研究生 教材)
群体遗传(研究生教材)
农业概论(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
中国特色农业丛书(11本)
研究课题
籼稻新矮源筛选研究 1996年~2000年 国家攻关大丰海涂现代生态农业研究 1996年~1998年 省科委攻关
江苏农业现代化工程研究 1996年~1998年 省科委攻关
优良籼稻新品种选育 1996年~2000年 省科委攻关
科教兴农发展战略研究 1997年~1998年 农业部
全国科教兴海示范基地建设 1997年~2000年 国家科委
获奖成果
水稻杂种不育基因的定 位和遗传研究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000 第三主持人)
高产、优质抗病中熟中梗新品种"镇稻88"的推广应用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 主持人)
现代农业开发园区(项目)的策划、规划与实施应用 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 主持人)
农科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江苏省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1996 主持人)
江苏优质烤烟适宜区域的划分 南京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 主持人)
主要荣誉
国务院表彰的优秀回国人员(国务院 1993)
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 1993)
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农业部 1997)
农业部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农业部 1994)
江苏省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江苏省 1995)
农业部干部培训先进工作者(农业部 1996)
主要成就
翟虎渠长期从事数量遗传及作物遗传育种研究,首次从遗传学上证实部分水稻品种在雄配子不育位点上同样存在中性亲和基因,可消除配子体部分败育现象,提高籼粳亚种间杂种结实率,并进行了育种学验证。利用分子标记对水稻籼粳杂交种不育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通过标记选择,克服了亚种间杂种在相应不育位点的半不育性,为开发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创造了条件。率先在国内开展选育耐储藏水稻新品种和功能稻米新品种工作,选育了我国第一个耐储藏性水稻新品系W017。组织培育的水稻新品种镇稻88,在长江流域推广达6000多万亩,增产稻谷30亿斤;宁粳1号2006年推广面积达400多万亩;协优107于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当年在云南永胜创造亩产1287公斤的水稻单产世界纪录。领导课题组先后发现并精细定位了水稻广亲和基因9个、休眠性基因4个、耐贮藏基因3个、抗倒伏基因1个、新的谷蛋白基因3个,向国际植物基因命名委员会申请登录成功。
翟虎渠上任中国农科院院长以来,提出要把中国农科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一流的产业孵化中心、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心、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培养基地”,并以现代农业发展支柱学科群建设为切入点,组织实施“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工程”,优化配置资源,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显著提升中国农科院自主创新能力,获得了禽流感疫苗、转基因三系杂交棉、矮败小麦、超级稻等一批重大成果,为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翟虎渠对全国农业科技发展具有超前战略远见。在2002年,就组织倡导成立了由各省级农业科学院和高等农业学校为主体的全国农业科研协作网。并于2003年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试验站为核心内涵的新时期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略。其核心内容写入了2005年中央1号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翟虎渠现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8篇,其中SCI论文24篇。主编有《应用数量遗传》、《农业概论》,参编《试验统计方法》等教育部指定的研究生、本科生教材,在全国广泛使用。组织编写了《中国特色农业丛书》(共11本)。
参考资料
协会领导.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2022-07-23
翟虎渠.扬州大学.2022-07-23
第六任院长:翟虎渠.中国农业科学院.2022-07-23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个人履历
任免信息
兼任职务
学术论文
学术专著
研究课题
获奖成果
主要荣誉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