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博物院位于
告成镇北的阳城遗址西南角,它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星台为依托。观星台是世界上沿用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古天文台,周围还分布着夏代都城——
王城岗遗址、
春秋战国至汉代阳城遗址、东周阳城冶铁冶铜遗址等。
周公测景台,又叫测影台,学名"八尺表",俗称无影台,是我国古代立八尺表土圭测的遗制,即我国古代测量日影、验证时令的仪器。西周时,
周公(姬旦)为营造
洛邑,曾到这里测日影,以求地中。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太史监
南宫说奉令来到
阳城县,刻立了这座"周公测景台"石表。测景台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石表,下部为圭座。石表呈方形,上端有歇山顶石帽,表高1.965米(恰合
唐朝八尺)、宽0.46米、厚0.21米,与周公的土圭测影制度相吻合。圭座为复斗式方座,高2.12米,下沿各边长为:南1.86米、东1.84米、北1.94米、西1.76米,上沿各边长为:南0.82米、西0.9米东0.88米、北0.84米,石北面距圭座北沿0.36-0.37米(约合唐尺一尺五寸),圭座斜面上收亦近唐尺一尺五寸,夏至中午,表上投影隐藏于边棱和斜面之中,看不到投影,所以群众称之为无影台。圭座北面刻有一副对联:"道通天地有形地,石蕴阴阳无影中",可能是明代人后刻上去的。
1944年,观星台遭日军炮击,台顶明代增修的小屋东间被炸毁,台身中弹10余发,东壁砌砖严重脱落,痕迹尚在,其中一处弹击中女儿墙、梯栏几乎全毁。建国后,人民政府于1965年对观星台进行了修,1975年进行了全面整修,使其基本上恢复了原貌。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观星台南面,有明代增建的周公祠3间,文物管理所利用这一建筑,举办了
郭守敬事迹展览,陈列出部分复制的古代天文仪器。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的民族
文化遗产,1991年在观星台成立了"中国天文博物院"计划在全国天文文物普查的基础上,逐步建成以室外陈列为主的天文遗址和天文文物、文献陈列中心。观星台西隔壁,有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的工作站和标本陈列室,从登封王城岗遗址出土的文物标本就陈列在这里,以供研究和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