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态,又称土地生态系统,是由陆地土壤、地形、水文和大气组成的紧密实体生态系统。这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分层次的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衡。虽然土地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当超过其承受极限时,就无法自行恢复。
土地生态指的是陆地土壤、地形、水文和大气共同构成的一个紧密实体的生态系统,也被称为陆地生态系统。它是由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形成的。土地生态的生物环境涵盖了气候、地形、表层地质、水文、土壤等非生物成分,而生物群落则主要包括绿色植物、异养生物和微生物。根据不同地区的主导绿色植物群落,可分为多种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等。这些生态系统与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划分密切相关,并且受到
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
土地生态是一个多层次、有结构的生态系统,具有地区分异和实时变异的特点。它遵循系统论原则,需要采用系统性和宏观思维方式来进行研究。此外,土地生态也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体,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理解和应对相关的挑战。
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多层次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占据三维空间。在水平结构方面,各种子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连续分布,与气候、土壤、生物地带性分布相关联。在垂直结构方面,土地生态系统可以根据剖面性质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呈现出随
平均海拔变化的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土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代偿作用,能够通过生物
种群数量的变化抵御环境变化。然而,这种自我调节和代偿能力有限度。
土地生态评价是对土地生态类型的发展状况、适宜性、环境影响、服务功能和价值的综合分析与评价过程。评价形式包括大区域的土地生态评价、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因素评价以及土地点位的生态评价。
土地生态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学规划相结合的过程,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协调发展。规划工作通常涉及三个阶段:区域总体规划、分区与专项建设规划以及专业设计与生态设计。
土地生态格局是景观异质结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反映了区域土地的水系、山体等
地球科学背景和人为土地利用的结合。不同
比例尺的地图和
遥感影像能够显示格局的宏观结构和细节。
土地生态建设是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对不同生态系统进行符合其生态规律的开发、整治和生态设计。目的是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提高生产潜力,并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