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德语:Zur Kritik der Hegelschen
哲学)是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于1839年出版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他代表了当时的
唯物主义观点,从认识论的根源上,对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
唯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批判。费尔巴哈认为人的精神、思想是人脑的属性,是附属于肉体的,而黑格尔的错误在于把精神和思维看作一种脱离人脑而独立的东西,这种“没有感觉,没有人的,在人之外的思维”即所谓的绝对精神,是十分荒谬的。
文章阐明了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指出黑格尔哲学是
神学的“最后避难所”和“支柱”,严厉批评了黑格尔自诩在他的哲学中人类达到了对绝对真理的认识的主观武断。该文也批判了
德国唯心主义的其他代表人物,如
伊曼努尔·康德、
约翰·费希特、
谢林。
费尔巴哈在该文中指出,黑格尔哲学是思辨哲学的顶峰,但它又是一种以理性方法来宣扬宗教的“理性神秘主义”。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哲学是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的思维发展阶段上产生的,因而只具有有限的意义,而不是“绝对真理”,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绝对理念,因而是一种同感性直观直接分裂的哲学。费尔巴哈还阐明了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认为黑格尔哲学是
神学的“最后避难所”和“支柱’’。该文不仅切实地批判了黑格尔,而且也批判了
德国唯心主义的其他代表人物,如
伊曼努尔·康德,
约翰·费希特和
谢林,认为黑格尔同康德、费希特和谢林一样,都把第一性的东西、自然的根据和原因抛在一边,而把仔细看来是极可疑的东西、第二性的东西当作第一性的东西。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过程中,费尔巴哈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哲学主张。他认为,哲学是关于真实自然的科学,哲学应当从现实的存在开始1人是自然的产物,回到自然,过顺应自然的生活是人的幸福所在,哲学的最高原则是人的本质,从而为人本学的继续阐发奠定了基础。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思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我的第一个思想是上帝,第二个思想是理性,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是人。”可以说,他的思想经历了从批判
神学到批判黑格尔哲学,以及最后创立人本学
唯物主义哲学三大阶段。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首先,费尔巴哈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
唯心主义本质。费尔巴哈指出,理性和概念本来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但是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却颠倒两者的关系,并把理性神秘化。黑格尔一方面把抽象的概念作为独立存在的实体,井把它看作是产生
宇宙万物的本原,这实际上和“上帝创世说“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费尔巴哈把黑格尔的哲学称为“理性的神秘论”,这样他是不可能达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的。其原因是他事实上把“仅仪表示主观需要的表象了解为客观真理,信以为真”,这样他所说的主观和客观、思维和存在的同一缺乏客观的真实基础。费尔巴哈进一步揭示了黑格尔
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费尔巴哈指出,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实际上就是把人的思维和人分离开来,抽去了思维的一切主观的、特殊的、感性特征,使思维变成独立存在的实体,即绝对精神。因此,“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不是别的,只是抽象的、与自己分离了的所谓有限精神”。费尔巴哈还指出,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神学实际上具有一致性,因为宗教抻学也是将人的本质抽象化、绝对化、实体化为所谓的“上帝”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对于恢复
唯物主义的权威意义重大。
其次,费尔巴哈揭示了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学说的虚妄性。黑格尔通过批判康德哲学的
二元论和
不可知论,论证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但是黑格尔所说的这种同一在费尔巴哈看来是虚幻的,在黑格尔那里,并没有真正现实的感性存在,黑格尔所说的“存在”是一种脱离人脑的思维的存在,思维变成了存在的本质。因为黑格尔那里,“思维就是存在,思维是主体,存在是宾词。”黑格尔所说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就只能是思维与其自身的同一,是一种形式上的同一,而不是与真实存在的同一。
最后,费尔巴哈批判了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将自己的哲学看成是至高无上的“绝对哲学”的观点。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哲学相对于以往哲学的确具有更加严密的科学性和更加丰富的内容,但是它也是在一定的时代里产生的,必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更不可能穷尽一切真理,而成为一种绝对的哲学。因此费尔巴哈强调,应该创立一种新的哲学来代替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王雨辰: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于人们摆脱
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束缚,树立
唯物主义的权威,起了极大的思想解放作用。但是也应该指出,费尔巴哈在批判过程中,没有看到黑格尔哲学中的
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因此他也不可真正完成对黑格尔哲学的改造和超越。
《黑格尔哲学批判》,1839年发表于《哈雷年鉴》,后收入1846年《费尔巴哈全集》第2卷,中译本载入《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1872),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人本学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出生于
巴伐利亚州的朗茨胡特镇,其父是一位法学家。他于1823年进
海德堡大学学习
神学,1824年转入
柏林洪堡大学学习神学和哲学。在柏林大学的两年里,他几乎听完了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全部课程,并最终放弃了神学,转向了哲学。1826年,他又转入爱尔兰根大学,学习
植物学、解剖学和心理学。1828年,以《论唯一的、普遍的和无限的理性》一文获博士学位,并开始以讲师的资格在爱尔兰根大学任教,讲授哲学史、
逻辑学和
形而上学。1830年,因匿名发表的《论死和不朽的思想》一书遭当局查禁,而被逐出大学讲坛。1837年起,定居布鲁克堡,在远离德国文化中心的乡村度过近25年。晚年。费尔巴哈开始接触
社会主义文献,并于1870年加入
德国社会民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