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李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下辖区域
勃李又称鸽李乡,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最西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达。勃李西北与德州市乐陵市市相邻,西南与济南市商河县县接壤,距离县城阳信30km,距离惠民县城20km,距离商河县城28km,距离乐陵县城23km,距离庆云县城28km。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勃李商业的蓬勃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现在的勃李形成了以装饰材料批发为主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建制沿革
勃李,又称鹁鸽李乡。据传在很早以前,曾是方圆几十里的荒坡野地,一条东西大道在此穿过。路边有座小庙,庙里养着一群鸽子,人们习惯称原鸽庙。庙里住着一个叫静清的和尚,因地广人稀,庙里烟火少,他靠耕种庙前的几亩地来维持生活。
有一天,一个卖艺人路过这里时,天已经黑了下来。他见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突然间发现了这座鸽子庙,喜出望外,他便领着两个孩子进了庙。
这个卖艺人叫李艺飞,这两个孩子那个男孩叫国生,是他的徒弟;女孩叫李花,是他的女儿。三人进了庙后,便向老和尚讨了间屋住下来。
第二天早晨,太阳还没出来,他们起来谢过和尚要走。老和尚向李艺飞问道:“施主,你去哪里?依我之见,你流落江湖,还不如在这里长久住下。你看这儿几十里荒坡无人开垦,只要肯下力气,保你有吃有喝。”李艺飞一想也对,便住了下来。
几年后,老和尚病重。临终前,老和尚把李艺飞叫到跟前:“这鸽子是吉祥鸟属,通人性,是临下山时师父送给我的。我就要不行了,你要保护好它们。别看这个庙里香火少,我靠着给过往路人行方便,攒了些供奉,悄悄铸了个银鸽子,把它交给你,为镇庙之宝。到时替我给佛祖上上香、拂拂尘,积功德,必有厚报。”李艺飞满口答应,跪谢长老对自己的信任。很快,老和尚圆寂而去。
李艺飞说到做到,庙房上的鸽子越来越多,庙堂里的香火也越来越旺。他在庙的东面盖起了三间房子,给女儿做主,将她许配给了自己的徒弟。成亲后,他们起早贪黑地开荒种地,还在周围栽上了树,过起了幸福日子。后来,不少无家可归的人,也在这里定居,多少年过去,这里形成了一个村子,就取名“原鸽李”了。
1958年建鹁鸽李公社,1964年改为鹁鸽李区,1970年复改公社,1984年正式改为鹁鸽李乡,现称勃李工贸园区。
文化
秧歌在勃李有着悠久的历史。清末,境内传统的秧歌有,鼓子秧歌(又称大鼓子)、高跷、旱船、竹马(又称纸马)风秧歌、武秧歌、狮子舞(又称玩狮包)、莲花落、龙灯、车子灯等等十几余种。鼓子秧歌(又称大鼓子秧歌),流传于洋湖、勃李、温店、商河县及惠民城西一带,系山东省三大秧歌之首,本舞蹈节奏强烈深沉有力,舞姿粗犷豪放,在当地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风格不同的三种流派,叫“三点子”“五点子”“七点子”秧歌。这三种流派的规模及形队基本上大同小异,变队灵活,场面宏伟壮观,强劲有力,观众看后有走乐之感。高跷是用两根1.5米左右的木棍安上脚板做成,道具比较简单,表演者须经过长时间锻炼后参演,化妆后扮做戏剧人物边走边舞,演的越滑稽越风趣越有水平,必须做出高难动作,如翻跟头、大劈叉、过板凳、十八罗汉等一些高难动作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建国前文艺活动大都集中于逢年过节,多由村内文艺爱好者自发筹办,不讲任何报酬,而且舞蹈活动异常活跃。每逢婚丧嫁娶大事或春节,处处都有举办“民间艺术”的习惯,颇受当地群众欢迎。做为秧歌之乡的后人,非常珍惜这一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
勃李秧歌队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仍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气息,并连续多年在镇政府、县政府举办的文化中国艺术节中夺魁。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