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
地理区域
“银海”是一个多义词,而其中引人入胜的是一种很不寻常的自然现象,已在世界各地的水手们中流传了数百年,但是一直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所谓“银海”,指的是宽阔的洋面上突然间从地平线的这一端到另一端,变幻出持续的清一色的银白色光辉,持续时间从数小时到数天不等。
解释
1.银色的海洋。云﹑水﹑冰雪与日﹑月光华互相辉映产生的景色。
2.古代帝王陵墓中灌注水银制造的人工湖。典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乃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3.道家﹑医家称人的眼睛。唐孙思邈撰眼科书《银海精微》二卷。
4.古代一种容量很大的银质饮器。
简介
电影界同影坛
银海弄潮儿
一般的境域
没为银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月光下照云海,光明耀日。陆游《月夕》诗:“天如玻璃钟,倒覆湿银海。素璧行其间,草木尽光彩。”素璧,指月
一种大酒器
温庭筠《乾(月)子·裴宏泰》:“有银海,受一斗以上,以手捧而饮。”《琵琶记·强就鸾凰》:“金宝鼎香馥郁,银海琼丹泛醽醁。”指的就是这种银制大酒器。
道家指眼睛
如中医著作《银海精微》。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一个电影网站
综合性电影资料数据库网站,含电影专题、电影人介绍、中外经典影片、电影评论等影视资料
一种奇异现象
2008-5-14 “合肥论坛”网页报道:蒙特里海军研究实验室最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出示了一个1995年的卫星观测结果,以“美丽的发现”证实了17世纪以来许多航海家日志中记录的神秘“银海”(Milky Sea)现象确实存在。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就有过对银海的描述。一般是在没有月亮的夜晚,船上的人突然发现行使到了一个白得泛蓝的发光水域,那感觉仿佛在雪地上穿行,或者飘荡于漫天云雾中,可以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拍摄到银海的国防气象卫星是一颗极地轨道卫星,在它的线性扫描系统中装有一种可见光传感器。1995年1月25日晚,一艘英国商船S.S. Lima号穿过西北印度洋,途中遭遇到了银海,他们用无线电波传出了这一消息,随后卫星对该区域进行了长时间的监测。图片中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发光区,面积约为15000平方公里,距离索马里海岸280公里,亮度比月光要暗。那一次银海持续了至少3个晚上。这种发光和船的尾波或破浪产生的短暂生物发光并不是一回事,它们是由低等单细胞藻类双鞭毛虫门(Dinoflagellates)产生的,大面积银海现象可能来自于萤光生物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其生长和微藻大量繁殖有关。1915年以来共有235个关于“银海”的记录,主要发生在西北印度洋和印度尼西亚爪哇岛附近。
海银现象
1995年1月25日晚,一艘名叫“S.S. Lima号”的英国商船正航行在西北印度洋的一片海域。这天夜里没有月亮,海面上除了船发出的声响和海浪掀起的阵阵波涛声外,一切静默如常。突然,船上的水手发现不远处有一大片银色的东西离船越来越近⋯⋯得到报告的船长立刻来到甲板上,只见漆黑静谧的大海散发着磷磷白光,但亮度比月光暗淡。经验丰富的船长意识到,这可能就是传说已久的“银海”,他立即下令船员用无线电波将这一消息发送出去。很快,美国国防气象卫星的地面接收站接到了报告,30分钟后,该卫星开始对这一海域进行监测。
研究人员很快从经过处理的卫星图片上清晰地分辨出一片位于西北印度洋上的发光区,面积约为15000平方千米,大小与美国康涅狄格州相仿,距离索马里海岸280千米,亮度比月光要暗。
6小时后,“S.S. Lima号”有惊无险地驶出了“银海”区。令人振奋的是,这艘英国商船的船长在随后的报告中描述的“银海”的方位与大小与卫星所拍到的照片显示的方位惊人地吻合,而且这次“银海”奇观于1995年1月26日和1月27日的夜晚又连续两天被卫星捕捉到。也就是说,这片神奇的光亮最终持续了3个晚上。难道这真是传说已久的“银海”吗?
自17世纪以来,“银海”现象更多地是存在于海洋时代的民间传说之中,而在此前的数百年间,在一些船只的航海日志上时有关于“银海”的记载。水手们描述在“银海”航行的情景时,有说如穿行在广大的雪原上,有说如滑行在雪白的云团之上。尽管水手们的描述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一切都发生在没有月光的暗夜。1854年6月,在印尼爪哇岛南面遭遇“银海”的美国“流星号”快帆船的船长金曼对他所见到的“银海”有过这样的描述:“整个大海就像是一片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平原,天宇几乎见不到一丝云彩。然而,那天空看上去黑沉沉的,就像头顶有一场风暴正在肆虐。整个情景笼罩着一种令人敬畏的庄严气氛:大海磷光闪闪,星星隐退,天空倒悬在无边的黑暗之中。眼前的景象仿佛预示整个自然界正酝酿着一场即将毁灭这个物质世界的末日大灾。”
尽管“银海”现象流传已久,但被真正记录下影像的只有1995年1月25日的那次,而且造成这一海洋奇观的真正原因始终没有得到科学界的认真探究。目前最流行的解释是:这一非同寻常的自然景观是由海洋中的发光细菌集体散发的生物光导致的。我们知道,导致海洋赤潮的腰鞭毛虫(一种海生单细胞生物)、波涛的反光及船只驶过时船体闪光的尾迹,均需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才能发出短暂的明亮闪光,显然这些短暂闪光与水手们所见的持续的“银海”奇观并非一码事。另一方面,海洋中的细菌群也只有在适当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持续发光。
上述解释最重要的部分,是这句话的定语,也就是在“适当的条件下”。科学家认为细菌群只有在密度达到非常高的特殊情况下,才能将某一特定化合物富集到能持续发光的激发态。然而,许多专家认为,在自然的条件下,细菌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密集度。有科学家认为最有可能导致“银海”现象的发光生物是哈维氏弧菌。曾经有过报道说有人在印度洋的一片发光的海水中监测到了这种细菌,并且细菌达到了相当高的密集程度。因此,在能直接从产生“银海”现象的海域提取水样进行定量分析之前,科学家只能根据推测或估计做出这样一个结论: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在非常有限的特定地理区域内,特殊的环境因素有可能导致成片的细菌群密集地发光,从而产生“银海”奇观。
海洋中还有一种人们所熟悉的现象——海洋“赤潮”,这是在特殊条件下因海洋浮游生物或细菌等爆发性繁殖造成的,此时海水中这些海洋生物的密集度超过了正常状态的1000倍以上。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海水中的营养物、水温及含氧量等几方面因素巧合并形成特别有利的条件时,就有可能出现由发光细菌引发的大海“蓝潮”现象——“银海”发出的光辉有时被描述成白色的,但实际上它应当是蓝色的,只是因为人们总是在夜间看到“银海”,而人眼中的杆状感光器在夜间观察事物时是难以辨认色差的,所以认为“银海”是白色的,因此有人称“银海”现象为“蓝潮”。
1995年1月25日,第一次通过卫星拍摄到的第一张“银海”照片得以公诸于世,要感谢美国海军实验室的史蒂文·米勒先生和他的伙伴。他们将由同一地点的白天与夜晚两张不同的真实云图及卫星捕捉到的有明显层次感的生物发光区的地球照片拼合起来,复合成了我们看到的照片。图中的“银海”已经过色彩增强处理,其色彩接近发光细菌所发出的自然光谱,因为卫星上的微光传感器通常只能感知并形成灰度图像。
参考资料
银海.在线新华字典.2019-05-31
目录
概述
解释
简介
电影界同影坛
一般的境域
一种大酒器
道家指眼睛
一个电影网站
一种奇异现象
海银现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