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
各产业增加值之和
地区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简称GDP。经济增长速度指的就是GDP的增长速度。
通俗的说,GDP就是某地所有生产或服务部门在一定时期新创造的价值。这新创造的价值包括:工资、上缴国家的各项税费、企业利润、固定资产折旧。
2019年,中原地区将实施地区GDP统一核算,与国内GDP数据基本衔接。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分区域看,全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65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5.4%;中部地区生产总值269898亿元,增长4.9%;西部地区生产总值269325亿元,增长5.5%;东北地区生产总值59624亿元,增长4.8%。全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104442亿元,比上年增长5.1%;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584274亿元,增长5.5%;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305045亿元,增长5.7%。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深入推进。
核算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研究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1985年,中国开始建立GDP核算制度。1993年,正式取消国民收入核算,GDP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2003年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将改进GDP核算与数据发布制度,取消容易引起误解的预计数,建立定期修正和调整GDP数据的机制,在发布GDP数据的同时发布相关的重要数据,必要时还将公布核算方法。这是中国提高GDP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向国际通行办法迈进的重要一步。
2014年国家统计局将积极稳妥的推进国家统一核算地区生产总值,深化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加快改进能耗统计进一步完善社会消费品零售统计,同时将精心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认真做好普查登记。尽快制定经济核算图,指定全国统一的核算办法,为2015年正式实施全国统一的核算GDP来打下一个基础。此举将有效消除近10年来各省GDP总和与国家统计局核算的全国GDP存在较大出入的情况。
核算改革
改革方案
2017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核算主体、改革核算方法、改革工作机制等主要改革内容,规定了统一核算的资料来源、数据质量控制办法,数据修订与公布的基本步骤等。
核算体系
2017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调整了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处理方法,将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不再作为中间投入,而是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统一核算
2017年10月30日,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19年将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总值核算由现行的省级统计机构核算,改革为国家统计局和省级统计机构共同开展的统一核算。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地区生产总值汇总数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这种状况不利于正确把握各地经济形势。国家统计局将利用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契机,从2019年开始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确保地区生产总值汇总数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基本衔接。
核算方法
地区生产总值计算方法有三种:
(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
(2)收入法: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
(3)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支出
目录
概述
核算历史
核算改革
改革方案
核算体系
统一核算
核算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