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级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
1954年,北航成立航空无线电专业,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航空电子类专业,1958年建立航空无线电系。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第一批研究生招生单位,1980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1981年建立硕士点,1986年建立通信与电子系统博士点,1998年批准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3年批准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2年10月,为了推动通信与电子学科群的发展,优化学科布局,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院下设3个系,包括: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电与信息工程系和1个教学实验实践中心,建有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航空电子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民航数据通信及新航行系统重点实验室。与其他单位联合建有国家卫星导航工程研究中心。2005年,建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71名,包括正高职称46人,副高职称6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者3人,入选青年5人,入选国家优青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6人。
院系概况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院从单一的航空电子专业发展成为涉及信 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光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5个一级学科,13个博士点,13个硕士点和9个本科专业的学科群,并设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博士点包括: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光学工程以及自主设置的信息网络、集成电路设计、遥感传输与处理。本科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光电通信)专业、交通运输(民航信息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为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重点学科,电子信息工程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本科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获评A-。
学院在校本科生1077人、研究生1057人,留学生23人。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250人左右,学历硕士生240名左右,学历博士生70名左右,留学生10名左右。近三年,该院生源质量位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茅,优秀生比率也居北航第一,此外,学生升学率达70%以上,就业率在98%以上,学生在各用人单位均获得好评。学生校外科技活动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科技竞赛成绩卓著。“十五”期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3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编写的教材19本,包括国家重点教材1本,北京市精品教材3本,国防科工委重点教材2本。
学术研究
学院的学科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航空航天信息领域高新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在航空航天通信、遥控遥测系统理论与技术、卫星导航和新航行系统、声光信号处理、机载/星载合成孔径成像、电磁辐射及散射理论、隐身及反隐身技术和机载高速总线等方面实力雄厚,成果突出。相关研究方向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在航空航天信息尖端技术领域,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包括国内第一个Walsh遥测系统、我国第一幅星载真实数据SAR图象和机载3米分辨率图象、空天地一体化空中交通服务网关集群平台、大型紧缩场建造、遥测加密与侦收系统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国民经济、科学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近20年来,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含一等奖1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省部级二等奖以上30余项(一等奖5项)。
学院瞄准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国防973、国防基础研究、国家重点科技支撑计划、国防重大预研和国防重大型号等重大项目,年度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
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学科覆盖面广、科研水平高、航空航天特色明显、办学水平较高、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学和科研基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院系概况
学术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