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堡战役为1710年4月2日—6月24日,在北方战争期间,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围攻和占领维堡要塞的战役。第二次维堡战役是发生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4年6月10—6月20日,
苏德战争中
列宁格勒围城战最后几次战役之一,与斯维里-彼罗扎沃茨克战役一起是
苏联红军1944年对
德军十次打击的第四次打击。
18世纪战争
作战计划
1709年
波尔塔瓦会战之后,俄军军事行动的目的是把瑞典人逐出
波罗的海沿岸地 区。1710年作战计划规定在
里加、雷瓦俄瑞
维堡战役尔和维堡三个主要方向进攻。维堡是首要目标,因为只有占领维堡,才能保障
圣彼得堡的安全。按照
彼得大帝的意图,陆海军协同作战,全面构筑工事和充分利用炮兵作用采取逐步围攻的方法夺取维堡。至2月底,已在科特林岛组建了专门的围攻军(约1.3万人,16门火炮),由海军上将
阿普拉克辛指挥,下辖12个步兵团和4个龙骑兵团。3月27日,该军开始在冰封的
芬兰湾上向维堡进行艰难的行军。
占领维堡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跋涉130多公里,从行进间进入战斗,击退了瑞典野战军队,并于4月2日开始从西北和东南两面围攻要塞(守军近6000人,配有151门火炮)。因等待舰队运来补充兵员,俄军未采取决定性行动。年青的
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有各类船只250艘)在
彼得大帝指挥下于5月11日—5月20日完成冰间航渡,驶抵维堡。用四天时间卸下部队和火炮(7000人,80门
加农炮,28门
臼炮和190具轻型臼炮式
中国湖泵动式榴弹发射器)以及弹药和给养。除大桡战船队留下,从海上封锁和围攻
维堡外,舰队的其余船只均于5月14日(25日)驶往喀琅施洛特(今喀琅施塔得)。6月12日晚6时,开始炮击要塞,持续五天,预定6月20日实施强击。但后来已无必要,因要塞司令已开始同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指挥部谈判。6月23日守军投降,6月24日俄军占领维堡。
二战战役
1944年6月10—2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苏德战争中,
列宁格勒方面军右
翼军队在
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和拉多加湖区舰队协同下,于实施的进攻战役,是
列宁格勒围城战最后几次战役之一,与斯维里-彼罗扎沃茨克战役一起是
苏联红军1944年对
德军十次打击的第四次打击。
战争背景
在
阿道夫·希特勒的对苏战略中,最初是以夺取
圣彼得堡为主要目标,这样即可以取得整个
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并与
芬兰军队会合。此外,
瑞典的铁矿沙才能畅通无阻地供应
德国。希特勒对德军将领们说,彼得堡自然应该先占领,而且要毁灭它,占领和毁灭这个城市,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让德国严严钉死
彼得大帝打开的“
欧洲之窗”,把波罗的海变成德国的内海,而且通过占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摇篮,还能瓦解敌人的反抗意志,摧毁他们的士气。
苏德战争期间,
苏联红军在列宁格勒战胜
德军长期围困封锁的城市保卫战,1941年7月10日,德军在击败
波罗的海沿岸苏军的抗击后,前出到
纳尔瓦河、卢加河等地,向列宁格勒推进。遭苏军顽强抗击后,被迫转入防御。1941年8月,德军调整部署后,沿
莫斯科至
圣彼得堡的公路再次发起进攻。1941年9月,切断列宁格勒陆上联系,封锁了该市。与此同时,
芬兰军队亦突破苏军防御,前出到斯维里河和旧国境线地区。1942年,苏军数次发起反攻,均未能打破德军的封锁。城市军民忍受了巨大苦难。至1943年初,在
拉多加湖以南,
苏联红军打开一条走廊,才恢复列宁格勒陆上联系。随后,苏军发起反攻,粉碎德、芬军的围困、封锁,解放
列宁格勒州等地,取得了会战胜利。
战争过程
1944年苏军希望从敌人手中解放
卡累利阿共和国—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全境和列宁格勒州北部,在卡累利阿地峡恢复苏芬国界。预定通过
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的协同进攻行动迫使
芬兰退出战争。在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军有担任防御任务的第3、第4军,还有各种主要的
预备队(总计6个师另4个旅),后来它们合编为“卡累利阿地峡”集群。防御纵深120公里,包括3道地带和
维堡防御围郭。
芬兰湾有芬兰和
德国各种军舰160余艘。统帅部的战役企图规定第21集团军向别洛奥斯特罗夫、维堡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于战役第9—10日攻占维堡。第23集团军应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集团军进抵谢斯特拉河后转入进攻。
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司令为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应支援第21集团军进攻,并准备实施登陆。拉多加湖区舰队(司令为切罗科夫海军少将)应配合第23集团军进攻。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防空军近卫
歼击航空兵第2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共计900余架飞机支援陆军的行动。由于在
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
列昂尼德·戈沃罗夫)右翼集中兵力兵器,
苏联红军步兵比敌人多1倍,炮兵和坦克多5倍,航空兵多2倍。在主要突击方向,苏军的优势还要大。
1944年6月1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集团军转入进攻,突破了第一防御地带,强渡了谢斯特拉河,并继续向纵深和两翼发展进攻。
方面军司令戈沃罗夫以方面军预备队的步兵第108军加强第21集团军。第21集团军步兵第97军转隶给6月11日转入进攻的第23集团军。第21集团军各兵团于6月13日日终前进抵第二防御地带,但未能从行进间突破该地带,因为敌人已用战役
预备队和从第一防御地带撤回的部队予以占领。方面军司令考虑到芬军主要集团集中于维堡公路地带,遂将主要突击方向转到
左派(沿滨海公路)。步兵第110军由方面军预备队转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并调来约110个
炮兵营。6月14日,开始了夺取第二防御地带的战斗行动,该地带于6月17日前被突破。在夺取第二防御地带的战斗中,
近卫坦克第1旅实施大胆机
动,迂回了重要防御枢纽部库泰尔塞凯,战绩特别显著。芬军统帅部急忙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由南
卡累利阿共和国调至
维堡地域和武奥克萨河,在卡累利阿地峡集中了3/4的军队。但未能阻止
苏联红军的进攻。第三防御地带和维堡筑垒地域的内层围郭于6月19日被突破,6月20日苏军攻占维堡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继续进行紧张战斗,在维堡西北推进了10—12公里。第23集团军清除了敌在武奥克萨河南岸的登陆场,并在北岸夺取了登陆场。第59集团军调到卡累利阿地峡加强
列宁格勒方面军的一部分兵力,与
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协同,肃清了维堡湾15个岛屿的敌人。
参战将领
戈沃罗夫-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1897.2.10),布特尔基村,今属
基洛夫州—1955.3.19,
莫斯科〕
苏联军事家,统帅,苏联元帅(1944),苏联英雄(1945.1.27)。在
列宁格勒围城战—维堡战役中,
列昂尼德·戈沃罗夫采取有力措施,以积极行动牵制敌军兵力,减轻列宁格勒被围处境。
方面军部队在他的指挥下进行了一系列进攻战役,不断消耗敌军,为后来解围的决定性行动创造了先决条件。戈沃罗夫所采取的措施不仅巩固了城防,而且建立了重兵集团,终于在1943年1月与
沃尔霍夫方面军一起突破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在1944年
红谢洛-罗普沙战役中,戈沃罗夫根据具体情况,
果敢决定在敌人防御最强的地段上进行突破。后来的胜利完全证实这位统帅的意图和冒险是正确的。
列昂尼德·戈沃罗夫还创造性地进行了
卡累利阿共和国地峡进行的维堡战役(1944)。他指挥的
列宁格勒方面军就成功地进行了塔林进攻战役并解放了
爱沙尼亚,随后在蒙海峡群岛登陆。
苏德战争结束前,戈沃罗夫一直担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从1944年10月1日起负责协调本
方面军和
波罗的海沿岸第2、3方面军的行动。
战争点评
维堡战役,
苏联红军击溃了芬军重兵集团,前进了110—130公里。
芬兰的军事政治情况遭遇战
大大恶化,为卡累利阿方面军于6月21日实施斯维里河—
彼得罗扎沃茨克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维堡战役是高速度(平均每昼夜10—12公里)逐次突破坚固筑垒的多地带防御的范例。维堡战役的突出之处是及时改变主要突击方向和在进攻过程中大规模变更部署。突破敌人第一防御地带的特点是,进攻前夕以炮兵火力和
航空兵突击预先摧毁永备工事。强击支队和强击群在突破防御时起了重要作用。
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和拉多加湖区舰队给了
方面军巨大支援。目的明确的党政工作激发了方面军和海军全体人员的旺盛政治热情和进攻锐气,这是顺利实施维堡战役的重要条件。对军队在特殊地形条件下的进攻训练颇为重视。军人士气旺盛,发扬了集体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6.9万余名军人获得政府奖励,27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48个兵团和部队获得了“
维堡”和“
圣彼得堡”的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