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
1995年成立的科研机构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贵州大学校直属处级建制科研机构。中心拥有多位国家级和省级荣誉获得者,以及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人员。近年来,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并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
历史沿革
成立与发展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贵州大学校直属处级建制科研机构。现任中心主任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松教授,副主任分别为金林红教授和薛伟教授。中心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1人,具有博士(后)学位17人,硕士学位7人。中心还拥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获得者,包括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2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近3年来已培养博士15名、硕士127名,现有在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180多人。拥有实验室面积90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价值6800余万元。
科研成果
近5年来,中心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3项、国家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课题5项、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自主研究开发出甲基立枯磷、恶霉灵、噻嗪酮、氯吡硫磷甲胺磷吡虫啉新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为我国众多农药企业采用,产生显著经济效益;自主开发出广枯灵系列新产品农药,成为我国防治土传病害重要药剂,为我国农药工业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创制出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抗植物病毒剂——毒氟磷,转让给我国农药骨干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并获批国家重点新产品。开发出缓释剂、超低容量液剂等系列高工效新药剂;开发出多种水果、茶树专用肥,得到了实际应用;针对严重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重大病毒病及其传媒害虫稻飞虱,研发出全程免疫综合防控技术,在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
针对茶树重大病虫害,筛选出多种生态农药新药剂,研发出综合防控技术,与贵州省茶产业骨干企业合作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编制了茶树病虫害识别挂图、茶树病虫害防控用药明白卡、培训光盘等防控资料,为全省基层植保植检站、茶农和茶叶企业进行绿色防控技术培训,规范“生态为根、农艺为本、化学防控为辅助”的绿色防治技术措施,指导全省重点产茶县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质量安全工作,推动制定了“贵州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和“做好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化学农药使用管理工作”,省农委以黔农发(2014)94号印发全省,指导全省茶叶生产,更好地服务了茶产业发展。
作为贵州省唯一一家经农业部认证并批准的“农药登记残留试验认证单位”。并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取得省计量认证资格认定证书,先后为数十家国内外农药企业的农药产品登记提供了技术支撑。研发出茶叶中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为贵州省茶叶龙头企业—贵州贵茶公司的全省茶叶出口基地等提供绿色防控开展防控技术指导、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为我省茶叶产品质量监测和出口创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学术成就
现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5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化工部二等奖、三等奖2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在精细农药化工、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是国内本领域的重要学术机构。
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件,先后在Nature Commun., Angew Chem., Chem. Commun., Org. Lett., J. Agric. Food Chem., PlosOne等本领域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七项,学科带头人宋宝安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技术创新奖、贵州省最高科技贡献奖和中国农药行业技术创新奖,学术带头人杨松教授荣获全国国际劳动节劳动模范和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心荣获了2014年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受到了中组部和人社部表彰。
开发中心环境
中心设有绿色农药研究室、可再生生物能源研究室、药物化学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室、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室、农药残留研究室。
拥有500 MHz核磁共振仪、X-射线衍射仪、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元素分析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制备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单模聚焦微波合成系统、荧光定量PCR仪、倒置荧光生物显微镜、生物洁净安全柜、超低温冰箱、CO2细胞培养箱、高速冷冻离心机、蛋白电泳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具有较完备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测试手段。
拥有计算机辅助农药分子设计系统、拥有500M超导核磁共振仪、串联四级杆线性离子肼质谱系统、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离子肼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全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元素分析仪、比面表仪、气相色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仪、超临界萃取取装置、单模聚焦微波合成仪、净化手套箱等有机合成及有机分析相关大型仪器设备20余台套;拥有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冷冻超薄切片机、双向电泳系统、全自动高通量膜片钳药物筛选系统、高速基因分析系统、超高分辨质谱仪、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仪、蛋白质结晶机器人、大分子晶体生长观测系统、蛋白质晶体X-射线衍射仪、等温滴定量热仪、落式超高速冷冻离心机、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化学生物学相关大型仪器设备15台套,在绿色农药创制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环境行为分析、农药作用机制研究与创新等方面具有较为完备的研究手段。
研究方向
1. 绿色农药的设计、合成与工程化研究;
2. 生物质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工程化研究;
3. 精细化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产业化开发。
学术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宋宝安教授,宋宝安,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新农药创制与有害生物防控
学术带头人—杨松教授,杨松,博士,长江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农药与功能分子的有机合成方法学
学术带头人—池永贵教授,长江学者。Research Emphasis:Organic synthetic methodology of agrochemicals and functional molecules
学术带头人—欧阳贵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药与功能分子的有机合成方法学
学术带头人—胡德禹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绿色农药设计合成与残留分析
参考资料
中心简介.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 .2024-08-21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简介.中国科教评价网 .2024-08-2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成立与发展
科研成果
学术成就
开发中心环境
研究方向
学术带头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