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
课外活动又可以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二者的区别在于组织指导的不同。校内活动是由学校领导,教师组织指导的活动;校外活动是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活动。这里应注意的是,校内活动并不仅仅限于学校范围之内,也可以是在校外组织活动,它与校外活动的区别只是在组织和领导方面的不同。在这里,我们把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统称为课外活动。
发展历程
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课外活动这一教育形式。《
学记》中记载:“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所谓“正业”就是指的课堂教学,“居学”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即是说,受教育者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进行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安礼”、“乐学”从而实现“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虽离师辅而不反”的目的。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个别教学被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代替。课堂教学能够大规模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和生产发展的要求。但是,它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不利于受教育者个人天性的充分发展。因此,作为课堂教学这一组织形式的必要补充形式,课外活动便应运而生,并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积累经验,日趋成熟。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它对解决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等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点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虽然都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课外活动在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上等又不同于课堂教学,因此,又具备了它自身的特点。
自主性
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活动,组织者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随时随地的经常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外活动有时是学校或校外教育机关统一组织的活动,还有很多时候是在学校或校外教育机关的指导下,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实际的需要,自愿地组织、选择和参加的活动。这样,不仅能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使受教育者的才能、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
灵活性
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况等来确定。活动规模的大小、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内容的选择等都可以灵活掌握,没有固定模式,生动活泼,灵活多样。
实践性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课堂教学中,受教育者可以获得知识,培养思想品德,提高审美能力等。在课外活动中,受教育者有直接动手的机会,在其亲自参与、组织、设计的各项实践中,获得了实际知识,提高了思想品德和
身体素质,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发展。
意义
课外活动具有区别于课堂教学的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作为教育途径中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受教育者可以把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从而加深对知识理解。在已获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并能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还可以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推动受教育者不断地去探求知识,刻苦地学习,并且能够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创造才能以及手脑并用的能力。
社会主义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在课外活动中,通过进行多种形式的政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受教育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通过参观访问,学习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使受教育者对照自己,找到差距,不断提高;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争做好人好事,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良好道德品质;课外阅读、参观、访问、讲演、竞赛等活动,还可以不断地丰富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使其健康活泼地发展。受教育者参加一些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活动,可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更加有利于自身的发展。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发展受教育者的体力。受教育者通过创造美、鉴赏美、感受美等活动,可以发展其审美能力。通过参加有益的公益劳动等,可以发展受教育者的劳动能力,并掌握基本的生产技能。受教育者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教育者个人的志趣、爱好、特长以及各种才能都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表现。因此,教育者可以从中发现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并及时培养和训练,防止人才的埋没。
课外活动应从开始就培养受教育者做一名良好的社会公民。培养他们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情赞助公共事业,爱护名誉,诚实、公正等品质。在对其进行公民训练时,受教育者还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公民的道德知识以及良好公民的知识等。
课外活动的意义 首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
社会化。课外活动由于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愿组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才能得到了施展,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参与意识等也进一步发展。有人认为“交往和社交策略尤其可以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而获得”,校内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在这里,学生渐渐习得一些成人社会的行为,同时,学生还要解决一些与同伴相处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从童年向成人转化。其次,促使学生在
社会化过程中个性化。没有个性化,所谓个性的社会化就失去了现实意义,甚至是不可能的。社会要求各种各样的人才为他服务,在这一点上,个体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一致的,课外活动恰好能够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在个性化方面的需要。第三,课外活动给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一般来说,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他们没有多少心理负担,有的只是探索的愉悦;另外,相对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内容比较新颖,容易给人以新鲜刺激,使人身心得到享受;课外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利用闲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第四,课外活动在发挥学生特长发面也有重要作用。在普及层次的课外活动中,通过有计划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发展自己特长的领域,尤其对一些差生来说。另外,在提高层次的课外活动中,一部分学生可以脱颖而出。国内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学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学校教育虽然给他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专业方面的成就,往往是与他们在青少年时代的课外兴趣和活动相联系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