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重(1914-?),原名刘显启,1948年从
上海市去解放区时改名刘重,笔名有柳一青等。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家。
仇重(1914-?),原名刘显启,1948年从上海去解放区时改名刘重,笔名有柳一青等。
黄岩区人。青少年时代有着艰苦的求学生活,仅中学就换了6所。1929年夏在学校参加中共领导的读书活动。后来任小学教师以及若干家报纸副刊的编辑,并在上海
大夏大学函授班学习。1931至1948年间,随着
抗日战争的爆发,辗转于
浙江省、
福建省、
江西省、上海、
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奔波。1946年经
贺宜介绍任
上海市儿童书局《
儿童故事》编辑,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去解放区。解放后在团中央出版委员会儿童读物科工作,担任副科长一职,1951至1956年担任少年儿童文学读物及《
中学生》杂志负责编辑。1957年被错划为“
右派”,下放劳动,开始做事务性的工作,后调出
北京市,在山西东南长治师范教了三年书,编了一年半“四史”,后被开除公职,继而出走,竟不知所终。1979年得到平反。
仇重30年代开始接触
儿童文学,写过童话、剧本、民间故事、神话等,以童话的成就最高,代表作有中篇童话《苹儿的梦》(1934)《歼魔记》(1936),以及短篇《稻田里的小故事》《蜗牛的旅行》《小木桥》《小兔偷西瓜》《半边树》《熊夫人办学校》等。1983年
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童话集《仇重童话选》。
在张之伟的《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稿》一书中,仇重被列入“联谊会前后的诗人与作家”条目,与著名作家
陈伯吹、
贺宜等人齐名。所谓“联谊会”,指的是中国儿童读物作者联谊会,组建于1935年前后,其时仇重在
上海市,担任《儿童月刊》的编辑。这大概是他工作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在此前后,他一直辗转于浙、赣、闽、川、桂等地,于艰辛的漂泊中写作美丽童话。
仇重出版过的
儿童文学著作大约有17种,基本上是解放前的版本。五十年代是否出过书我不得而知,估计1957年戴上“
右派”帽子后,不能出书了,之前能够查到的最后两本,是1947年出的短篇小说集《春风这样说》和《稻田里的小故事》。五十年代的仇重才40岁左右,创作竟过早地凋零了。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项调查,主题是“回味一下童年看过的书籍”,有人提到了一本《仇重童话选》,说是“爱极,反复看”。这本书是
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编选者
黄伊以前与仇重共过事,编辑一大批当代文学名著。仇重的童话出版时,距离仇重的失踪,已经20年了。
仇重的失踪,至今也还是个谜。错划成
右派后,他一度被下放到
长治市师范教书,后又被开除了公职,继而出走,在寻求生路的流浪中不知所终。
但是仇重的童话还在。1948年香港前进书局出版过一本宋文焕编选、
陆无涯插图的儿童小说集《美丽的瞎子岛》,收作品11篇,其中仇重的一篇题为《不灭的琴音》。也正是在这一年,仇重进入
解放区,将原名刘显启改为
刘重。留下了“不灭的琴音”的仇重,是否还在童话中的那个“美丽的瞎子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