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志,1937年10月出生,曾任
青海师范大学校长,现任该校历史与
社会学系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同时也是
中国先秦史学会的副理事长。张广志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国
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方面。
1979年,张广志在四川大学
徐中舒先生开设的先秦史进修班深造,并在其指导下,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2、3期刊登了《论奴隶制的历史地位》一文,文中他提出了
中原地区并未经历过奴隶社会的观点,并对古典世界和非古典世界的社会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剖析。
张广志在
青海师范大学继续其学术研究,专注于对中国古代十个少数民族的奴隶制度进行探究,包括匈奴、鲜卑、突厥、
回纥汗国、
吐蕃、
南诏、
辽朝、
党项族、女真和蒙古。他在《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了十篇以此为主题的论文,这些文章都带有“从少数民族史看初始阶级社会的非奴隶制性质”的副标题。随后,他将这十篇文章以及《论奴隶制的历史地位》等其他十余篇文章整合成《奴隶社会并非人类历史发展必经阶段研究》一书,于1988年由青海
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他还与
李学功合著了《三代社会形态——中国无奴隶社会发展阶段研究》,该书由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书中明确指出
夏商西周时期属于村社封建社会,而
战国以后则是地主租佃制社会。此书获得了
青海省哲学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张广志还撰写了《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回顾与反思》,该书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得到了
晁福林先生的高度评价。他还参与编写了由
李学勤先生主编的“
中原地区古代历史与文明书系”中的《
西周史与西周文明》,该书由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书中也体现了他的中国无奴隶社会理论。张广志因此被认为是无奴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张广志因其在中国
古代史领域的研究成果,荣获
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探索奖”和青海省哲学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