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凯江,男,出生于1963年6月,中共党员,主任医师、二级教授、长江学者、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于凯江主要研究方向为脓毒症免疫抑制机制及干预策略和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机制及干预策略。
1999年1月,于凯江出任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院ICU病房主任。2003年,于凯江参与抗击非典疫情。2006年4月,于凯江出任哈尔滨医科大学二院ICU主任。2009年,于凯江结合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自身病情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甲流H1N1救治体系。于凯江在2012年至2014年间深入研究应急体系建设,开展“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中重症医学平台的建立”项目,解决了中国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上缺乏一套完整的应急体系的重大难题。2019年12月,在于凯江主导下,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肾脏学组在哈尔滨成立。2020年4月7日,于凯江作为防控工作组医疗救治组组长赶赴绥芬河支援。2021年3月19日至2023年5月19日,于凯江担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
1999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院在黑龙江省率先建立ICU病房,当时为心胸外科医生的于凯江出任ICU病房主任。2003年,于凯江参与抗击非典疫情。2006年4月,于凯江出任哈尔滨医科大学二院ICU主任。于凯江参与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救治、2010年大兴安岭火灾和伊春空难,2014年青岛石油爆炸等一系列重大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9年,于凯江结合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自身病情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甲流H1N1救治体系,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南。于凯江在2012年至2014年间深入研究应急体系建设,开展“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中重症医学平台的建立”项目,解决了中国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上缺乏一套完整的应急体系的重大难题。2019年12月,在于凯江主导下,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肾脏学组在哈尔滨成立。2020年4月7日,
黑龙江省省委成立赴
绥芬河市疫情防控工作组,于凯江作为防控工作组医疗救治组组长赶赴绥芬河支援。
2021年2月19日,于凯江参加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于凯江表示“2021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成就,数据详实精彩;研判当前形势,分析深刻到位;部署未来工作,目标思路清晰;展望美好蓝图,提振人民信心”。2021年3月19日至2023年5月19日,于凯江担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2023年4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宣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于凯江教授在黑龙江省分会场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哈医大一院勇担使命、积极作为,将群力院区改造为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集中救治中心,先后四次启动收治重症患者,派出几千名医务人员驰援国内多地疫情救治工作,举全院之力完成有序转段和平稳过峰,满足乙类乙管后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等各项任务,全力筑牢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2024年8月19日,于凯江入选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发布20名首届“全国医务名匠”选树宣传名单。
于凯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担任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成功带领团队收治了全省近87.5%的重症患者,取得了治愈率提高、病亡率降低的阶段性成果。于凯江在脓毒症免疫抑制、脓毒症相关器官损伤机制、人工智能在重症疾病诊疗等方面的研究处于中国领先水平。发表SCI文章百余篇,主持国家统编教材《重症医学》编写,出版论著十余部。主持国自然等国家部委及省级课题10余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新技术应用奖2项。
2016年1月30日,于凯江会见了前来参加“中美肿瘤论坛”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方福德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高波宁教授及刘志平教授等国内外嘉宾。双方围绕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1月1日,于凯江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首届“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150名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2019年4月18日,于凯江教授荣获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