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区是福建省厦门市的旧区名,即原海沧区的管辖区级单位,后拆解成两部分,南边的海沧镇、新垵乡成立海沧区,北部的
杏林镇(原杏林区政府所在地)并入
集美区。杏林区于1978年9月1日在杏林公社的基础上挂牌成立,2003年8月杏林区驻地迁
新阳街道石塘并更名海沧区;
马銮湾以北杏林街道、杏林镇划归集美区,海沧区辖马銮湾以南地域和海沧镇、
东孚镇和厦门市第一农场、
天竺山森林公园林场、海沧农场,共28村委会,2居委会。
杏林区地处厦门市西部,东以
海沧大桥连
厦门市湖里区,东南隔
厦门港与
思明区相望,南临
九龙江口以
厦漳大桥接漳州
龙海区,西南、西与漳州龙海市交界,西北与
漳州市长泰区相邻,北与
集美区灌口镇接壤,东北隔马銮湾以
新阳大桥连接集美区
杏林街道。其最东端镜台屿与湖里区相望,最西界以红仑山与长泰县龙海市三交点,最北处仙灵棋山与长泰县集美区灌口镇三交点,最南首鸡屿与龙海市相望。杏林区主要由山地、
丘陵、
台地、平原和滩涂组成,地势平坦,地质构造稳定,属南亚
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0.9℃,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雨、特大暴雨多受台风影响而形成,主要集中在7~9月。2022年,杏林区(现
海沧区)全区常住人口统计为62.0万人。
2019年12月,海沧区(原杏林区)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历史沿革
杏林区历史上分属
龙溪县(前海澄县、今
龙海区)和
同安区。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同安县,当年即废,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
五代十国闽国龙启元年(933年),正式置同安县,唐
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
泉州市为
刺史,至947年,
南唐并吞闽国,海沧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
王潮、
王审知兄弟先后为
威武军节度使,
海沧区为其治地,闽国
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
王审知,立闽国,都
福州市,大同场为其辖地。949年,南唐升泉州为
平海军(辖今泉州、
莆田市、
厦门市、
漳州市)。963年,宋改清源军为
平海军,以
陈洪进为
节度使,
同安区县属平海军。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
龙溪县、
同安区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
泉州市。北宋时和新垵地改属漳州。元属漳州路。明属
漳州府。清顺治七年(1650年)
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5年)在同安县绥德乡
思明县置
思明县;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
清代开始,隶属福建
兴泉永道。
康熙帝二十三年(1684年)从兴泉道管辖下设台厦兵备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
雍正五年(1727年)起属于兴泉永道,兴泉永道辖今泉州、
莆田市、厦门,
永春州、
大田县,
道员自泉州移驻厦门;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兴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国3年改名
厦门市道,管辖厦门、莆田、
泉州市和大田县。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
同安区思明县(厦门)及
金门县、大小置
思明县,4月28日,思明县政府正式成立,隶属福建军政府,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再分出金门、大小嶝设
金门县。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
厦门市,同安县和厦门市隶属
兴泉省,兴泉省辖今泉州、
莆田市、厦门。旋改厦门特别市。翌年1月“闽变”失败后,
厦门市特别市政府和兴泉省随之撤销,厦门恢复思明县建制,与
同安区均属福建省政府直辖。1934年
同安区、
思明区县属第五
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
厦门市及
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今
泉州市、莆田、厦门),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
厦门市沦陷,同安县仍隶属
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区政府驻地自同安移驻永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国民政府恢复
厦门市政府建制,直属福建省政府管辖。民国35年,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区政府驻地自
永春县移驻
晋江市。民国32年开始,1943年国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下令撤区建乡设保,进行乡镇并编。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
福建省,攻入
厦门市,后
金门战役、
金门战役,参见金门战役、金门炮战相关文章和词条,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停止炮击大、
小金门岛等岛屿的声明》,历时21年的金门炮击,正式划上了句号。2003年,撤销和调整行政区,大幅减少政府编制,节约行政开支,促进社会发展,降低施政成本,
杏林街道等划入属于厦门
集美区。
1949年9月隶属于
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泉州市、
莆田市、
厦门市。1950年7月,
同安区改属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同安县,后改名为
晋江专区。
1958年10月,同安县改划入
厦门市郊区,1970年8月,再划归
晋江市地区,1973年9月,归隶厦门市至今。
海澄县,古旧县名。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析
龙溪县之靖海馆及漳浦县部分地置,治今
福建省龙海东南
海澄镇,属
漳州府。清仍属漳州府。
1960年再与龙溪县合并,改名
海澄县,以两县各取一字得名。
清朝设汀漳龙道,管辖
长汀县之县、漳州府之县,龙岩州。
1734年(
雍正十二年),
闽浙总督郝玉麟奏请升
龙岩市为汀漳龙道直隶州,下辖龙岩、
漳平市、
宁洋县。
1913年(民国2年)废府设
汀漳道。民国23年设督察区后,今漳属各县基本稳定。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
龙汀省,下辖
漳州市、龙岩地区。
1949年09月26日,
福建省政府决定,将原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设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行政督察区辖
龙溪县、漳浦、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海澄县、
长泰区、
南靖县、平和、
华安县10县。1950年09月14日,又改为
龙溪专区,成立龙溪专区专员公署。龙溪区均辖10县。
1951年06月,析
龙溪县城关区(共两个区)设
漳州市(县级)。此时,龙溪区辖十县一市。1955年3月,改龙溪区为龙溪专区,成立龙溪专员公署。
1958年,划出龙溪专区
海澄县海沧、新垵(新垵、惠佐、林东、许、霞阳、田边、翁厝等)2乡归属
同安区。1960年海澄县再与
龙溪县合并,改名
海澄县,以两县各取一字得名。
1978年划入杏林区,
杏林区的新垵、惠佐、林东、许厝、霞阳、田边、翁厝7个自然村(社)隶属
龙溪县,宋为永宁乡新恩里三都,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从龙溪县析出置
海澄县,属海澄县四里三都七图新垵保。清袭明制,直至民初仍属
海澄县三都。民国25年(1936年)改制设区、镇、乡,属海澄县第四区霞阳乡、新江乡。解放初属
海沧区。1958年底划归
厦门市郊区
新阳街道。
1978年为杏林区杏林公社的新垵、霞阳2个大队。
杏林区原属
同安区的自然村(社)有43个。宋为安仁里明盛乡,曾营、杏林、高浦、西亭属旧十四都,前场属旧十五都,窑山、锦园、市头、马銮、
西滨镇、蔡林属旧十六都。上述自然村均属同安县灌口区。
1957年3月划归厦门市郊区。翌年设杏林公社,1964年增设
杏林镇,均由厦门市郊区管辖。
1978年09月01日正式挂牌成立杏林区。建区初期,辖地从郊区划出
杏林镇和杏林公社组建,政区面积65.41平方公里。
1980年下辖杏林公社和杏东、杏西两个街道办事处。杏林公社下辖杏林、曾营、高浦、锦园、内林、前场、西亭、马銮、西滨、霞阳、新垵共11个大队。
1984年底,杏林公社改为
杏林镇,杏西、杏东两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杏林街道办事处,辖
龙泉市、日东、三秀、杏玻、纺织、东风、杏糖、白鹤、杏堤、文华等10个居民委员会。
1986年底,曾营村委会改为居委会。
1995年,全区面积65.41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11个居民委员会、10个
村民委员会。
2003年04月26日起,将原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
杏林镇划归
厦门市集美区管辖。同时,杏林区更名为
海沧区,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杏林南路29号迁至海沧镇。海沧区是厦门市的郊区,与
厦门市隔海相望。【从此杏林区退出历史舞台】
行政区划
自1995年起,杏林区辖1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11个居民委员会、10个村民委员会。
经济
杏林是
厦门市现代工业发祥地,早在五十年代就被辟为工业区,形成纺织、化工、建材、
冶炼等现代工业基础。198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台商投资区后,杏林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
参考资料
海沧区概况.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