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剪纸是依附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在艺术上具有自己特定语言和风格的剪纸艺术,这是一种承载着长白山一带灿烂而厚重文化的民间艺术。经过数百年发展,满族民间剪纸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民间艺术。
剪纸是满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部分。心灵手巧的满族民间艺人把见到的、听说的、喜爱的人物、景物等都剪成作品,装饰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满族剪纸始于明代,由于对嬷嬷神的崇拜,满族剪纸产生了《嬷嬷人儿》,这种剪纸是满族剪纸的代表作;由于对动物神灵的崇拜,《狗》、《龟》、《鹊》、《鹿》、《鹰》等剪纸十分多见,常常作为吉祥物贴在墙上。
满族剪纸内容丰富多彩,如《祭祖》、《挂签》、《野祭》……长白山区至今尚有许多民间剪纸直接表现这种萨满祭祀的活动,成为反映满族习俗、
透视满族文化的珍品。
还有许多满族剪纸表现了长白山区的自然风貌、生产习俗、节令习俗、婚丧习俗及民间传说。如记述“棒打
原麝,瓢舀鱼,
红原鸡飞进饭锅里”的系列剪纸;如表现“满族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的《敬烟》、《摇篮儿》……满族人是浪漫的,因而满族剪纸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故事。《人参姑娘》、《白山狩猎》、《姐妹易容》……剪纸的每一个故事都反映了
满族朴素善良、耿直纯真的道德风貌。
九台区其塔木镇关云德的满族剪纸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他不仅能刻,还自己设计主题、设计图样。他剪纸的主要特色是古朴和苍劲,而选材也多是满族古老的生活习俗和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的风貌。满族传说中的女神也是其作品的主要题材——满族人崇拜的神灵中女神居多,有300多位,老关把它们都用剪纸表现了出来。日前,在由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文化杰出
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工作中,
关云德被正式确认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如今,他又在手把手地教4岁的小孙女,让他的剪纸艺术继续传承下去。
东辽
满族剪纸是
东辽县重要的民间特色文化之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作品以粗犷、奔放见长,体现了女真时代的艺术古风,地域性民间艺术元素鲜明,满族民俗文化痕迹清晰,堪称
东辽河畔璀璨的瑰宝。作品曾在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民间工艺品展出中获大奖,在全国工艺品展出中获最佳
艺术奖,在
墨西哥、北京、
长春市等国际、国内展出中荣获褒奖,共捧得30多个奖杯和证书。2007年东辽满族剪纸被
吉林省人民政府列入吉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
东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
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县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的积极宣传扶植,东辽满族剪纸文化产业逐步扩大。东辽满族剪纸协会已经吸纳县内外剪纸艺人100多名,每年可出10万多张剪纸作品,形成产值50多万元,为农民增收近20万元。除了开发精美剪纸册、精裱装饰品等高档产品外,还注重开发了剪纸书签、剪纸扑克、剪纸卡片等大众性产品,让
东辽国满族剪纸走进千家万户。《白崇仁满族剪纸》一书出版后,一版再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
辽源市市委、市政府去北京、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招商把此书作为辽源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赠送给外地客商。特别是2011年,“
东辽县满族剪纸”作品被确定为
吉林省省委办公厅的礼品馈赠国内外各界友人,还被吉林省参与
上海市世博会筹委会确定为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世博园吉林馆的标志性装饰品和吉林代表团赠送给国内外代表团的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