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石头镇》是
郭小橹创作的图书,由大塊文化出版。郭小橹曾关注城市和时尚,从事小说创作、电影拍摄,并在全球各地活动,展现出“超现实”的生活方式。
她七岁,她站在台风过后的
海滩上,她看着渔镇的生死,她目睹祖父的自杀与祖母的沉默,她企图逃离不可承受的童年的疼痛。
她二十八岁,她住在
北京市一幢二十五层居民楼的底层,她把爱情拴在一个玩飞盘的男人身上。她感到难以逃遁的市民生活从她头顶的二十四层压迫下来。她觉得赤身裸体,无可依附。
郭小橹,这个眼角沧桑、笑容温暖的女子,竟生于1973年,15岁之前和祖父祖母生活在
浙江省一个叫石塘渔镇的半岛上。1993年就读
北京电影学院,2000年研究生毕业。去年应
英国皇家电影学院之邀,在伦敦做访问学者。已出版散文集《电影地图》《电影理论笔记》《梦中或不是梦中的飞行》,长篇小说《芬芳的三十七度二》,电影剧本《我妈妈的男朋友是谁》。
和那些年纪相仿的女作家一样,郭小橹曾经也关注城市和时尚。第一部长篇《芬芳的三十七度二》就是写城市青年和城市生活的。可是很快,她对这种写作感到了“绝望”。因为那些故事、那些人物、那些发生故事的场所,跟她没有距离感。城市仿佛一个空洞的概念,平面、没有力量,没有一颗长在内心里越来越大的果实——尽管她在北京已生活了十年,对城市时尚、城市文化并不陌生。
“我在北京看到了绝妙的现代农村合作社的一种景观。这个是我眼中的中国城市,我要写就写这个。我才不要挤进什么城市时尚写作的行列,我才不要把自己规模化了。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写鱼,写大海,写观音娘娘,写那些已经变成超现实的现实。像我的石头镇。”
外表孱弱的
郭小橹,其实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智慧,警醒,超乎年龄的成熟。一年的访学结束,郭小橹却不打算回国。她忙着用英文写一个新长篇,关于生活在别处,和
兰登书屋出版社签了约;同时在伦敦拍纪录片。“我想我未来的生活是两边跑,其实我也不知道会在哪儿,在哪儿这个问题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