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艳
陈彩艳
陈彩艳是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研究员。
学习工作经历
2009.09—中国科学院星亚热带农业生态所,研究员2005.11—2009.08 美国University of Kentucky,博士后 1994.07—1998.08 宣恩县师范学校,教师教育经历2001.07—2005.10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理学博士1998.09—2001.06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理学硕士 1991.09—1994.06孝感市学院生物系
研究方向
1 水稻与共生真菌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是土壤中最重要也最具有经济价值的共生真菌。它们可以和80%以上的陆生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在帮助植物提高无机磷及其它营养元素利用效率的同时从宿主植物获得碳水化合物以维持自身生长的需要并将它们转移到土壤介质及其它微生物中。菌根真菌共生关系的形成需要一系列植物基因与真菌基因互作。我们将利用各种生物学方法,分离和鉴定共生关系形成过程中植物所必需的基因,阐明它们的功能,从而揭示植物与AMF的作用分子机理。2 丛枝菌根真菌影响土壤C、N和P循环的作用机制 AMF在陆地生态系统C、N和P循环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4-20%植物光合作用所形成的碳通过AMF转移到土壤及其它土壤微生物中。我们拟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生物芯片及其它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各种菌根共生突变体为材料,从宏观和微观不同水平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菌根共生体对土壤C、N和P循环过程的影响及其与其它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机制,为理解和调控土壤物质循环过程、生态重建脆弱生态系统以及应对和缓冲全球变化带来的冲击寻找理论依据。3 水稻分子育种及水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我们的另一研究方向是水稻基因组学,克隆控制水稻发育及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并分析它们的信号转到途径。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模式物种,其基因组中很多控制产量、抗逆及稻米品质相关的基因已被鉴定出来,但目前为止,只有极少数基因被育种家们有目的应用于水稻品种改良。本研究将应用已经克隆的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序列为基础,全面分析目前市场上广泛推广的品种的基因表达谱。然后,通过筛选重组自交系和叠加系的办法对目前的水稻品种进行有目的改良。此外,对水稻有关驯化,抗性,品质及其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分离和功能分析也将会成为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学习工作经历
研究方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