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洲
国家集训队教练员
郭浩洲,男,河北任丘人,中共党员,曾是国家航空模型运动员,天津津门虎足球俱乐部教练,国家集训队教练员。1958年入天津队,1959年入国家队,1978年起任天津队教练,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获得荣誉
1960年、1965年两次打破活塞式发动机模型直升飞机(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项目的飞行高度和留空时间世界纪录,同时打破航空模型飞行高度绝对世界纪录。作为国家集训队教练员,率运动员参加1985年第二十二届世界自由飞航空模型锦标赛,获牵引模型滑翔机(F1A)团体冠军。在他的运动生涯中,三次打破世界纪录,两次刷新全国纪录,四次荣获全国冠军,为祖国和天津市赢得了荣誉。
生平事迹
凌云之志始于纸鸢
1940年郭浩洲出生于河北省任邱县魏家庄,五十年代初因父亲工作调动迁居塘沽区,少年时的郭浩洲心灵手巧,总爱鼓捣点小玩艺,每当拿出新制作的玩具向小伙伴炫耀时,常令他们既羡慕又钦佩。
他家附近有一片旷地,春天总有人聚在这里放风筝。刚上初中的郭浩洲也扎在人堆里,仰望蓝天白云映衬下那些争奇斗艳的空中精灵,久久不肯离去。在随后的日子里,郭浩洲一连几天放了学就回家鼓捣,等他把自己精心制作的风筝放飞天空时,果然引来众人的观赏与赞叹。郭浩洲心满意足地握着牵线,望着风筝,他的心也飞上了蓝天。
1956年,天津航模队来到塘沽体育场进行训练,郭浩洲站在拥挤的人群中,第一次看到像风筝一样用纸糊的飞机在空中自由翱翔,他被深深地吸引了,看得如醉如痴,试飞结束了,他仍舍不得离开,围在运动员身旁仔细地注视那些制作精细的模型飞机,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诚恳讨教,直至看出一些门道才满意地离去。
当时他就读的塘沽中学(现天津市塘沽区第一中学),组织了种类繁多的课外活动团体,郭浩洲踊跃地加入了航模小组。从此,他便一门心思地投入到这项十分有魅力的运动中来。他家住着两间平房,其中一间是爷爷生前开的烟糖铺。爷爷病逝后,这间屋子就变成了郭浩洲的“工作间”。每天放学,他就一头扎进“工作间”里,直至夜深人静了,还能看到他泻出窗外的灯光,听到他传出窗外的“沙沙”声。
劳碌一天已酣然入梦的人们,有谁知道在一间普通的屋子里,在一盏平常的灯光下,郭浩洲以不同寻常的毅力,迈开了他在航模运动征程中前进的步伐。
坚韧不拔的运动员
1958年6月,郭浩洲入选天津航模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来队后,他肯于吃苦,努力钻研,尤其他那孜孜不倦的精神博得众人的好评。为了提高成绩,他废寝忘食,一次次参加试飞,一次次接受测验,训练成绩提高很快,逐渐成为航模运动的佼佼者。就在这一年,他在张贵庄机场举办的全国航模分区赛中,以满分的成绩赢得FLA牵引型滑翔机第一名,崭露头角。
1959年,他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面对众多强手,他信心百倍地走上赛场。他的飞机牵引升空后,立刻进入了上升气流,愈飞愈高,最后以900分的成绩战胜所有对手,夺得金
牌并成为全国第一批航模运动健将。
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冠军后,郭浩洲更加执着地追求,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击。首先是在制作上的精益求精。航模运动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地方,就是运动器械并非由别人提供,航模运动员操纵的飞机,都是自己亲手设计、亲手制作,一架小小的航模机,构造复杂,部件繁多,其中除极少部分可以选用成品外,大部分都靠运动员动手制作,那严格的要求,不逊于精密仪器。飞机操作好了,还要经过反复试飞,随时调整部件,那一份苦心,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放飞也是航模运动员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当模型机即将降落时,运动员都须及时去托接,一旦是遇上大风,模型机甚至会飞至十几公里之外,那时就只好出动摩托车去追赶。另外,航模比赛是一场持久战,如FLA项目,每场比赛都要进行7个轮次地飞行,几乎是从早晨一直赛到晚上,这对运动员是一场毅力与体力的严峻考验。航模运动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员制作工艺要精良,放飞时要吃苦,比赛中要拼搏。郭浩洲就是通过多年的艰苦磨练,攀登上航模运动世界高峰的。更为可贵的是,他勤于思索不断钻研,总结出一套选择气流的技巧,被航模界誉为“活气流”;他设计改良的机翼翼型被称为“郭浩洲翼型”,为很多优秀选手采用;他研制出“自动计时仪”安装在航模机上,为测试滞空时间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训练的质量。
六十年代第一春,郭浩洲在北京良乡参加测验赛,他操纵的活塞式发动机直升航模机,以4760米的优异成绩打破苏联选手鲍里索夫创造的2128米飞行高度世界纪录,同时还打破了另一名前苏联选手柳布什舍保持了13年的4152米的世界纪录。
1965年是郭浩洲的丰收年。这一年,他在第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中再获金牌,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也是这一年,他参加在天津市举行的测验比赛,又创造滞空3小时15分32秒8的成绩,刷新了由罗马尼亚选手保持的2小时53分37秒的世界纪录。
呕心沥血的教练员
1978年,天津成立了航空、航海模型运动学校,已近不惑之年的郭浩洲成为该校教练。 1983年,天津航模运动队委新组建,郭浩洲出任教练员。他和队员们生活、工作、战斗在一起,亲密无间,是队员们的父兄,同时他身先士卒,从严训练,做队员们的良师益友。他设在基地的办公室,就是FL组的工作室,那里摆放着工作台、钻床、半成品模型和各种原材料,队员们可随时向他请教,共同研讨。郭浩洲整天和队员们摸爬滚打,他熟悉、掌握每个队员的心理,情绪和竞技状态,每次参赛他都亲临现场指导,把队员的情绪调整到最佳,使他们发挥出最高水平。翻开我国航模运动的纪录就可以看到,郭浩洲教练呕心沥血的付出,不遗余力的拼搏,换来的是天津航模队一系列的好成绩,自1978年至1982年,连获全国两项团体冠军,两项全国亚军。
1983年,郭浩洲出任国家队教练,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21届世界航模比赛,他主管的天津津门虎足球俱乐部队员就获FLA项目个人第4名;1985年,天津津门虎足球俱乐部再获全国两项团体第一,两项个人第一,1988年,天津队队员获世界F2C团体第二名;1992年,第4届中日友好航模FL比赛,天津队获综合团体第一名,在郭浩洲的带领下,天津航模队中有两项4人入选了国家队。
为了奋战七运会,自1992年起,全体教练员、运动员投入了紧张的制作和赛前适应性训练。他们每天从早晨一直干到晚上,有的队员甚至顾不上吃饭和睡觉。在夏日炎炎的三伏天,水泥地上都散发着扑脸的热浪,运动员们个个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但仍按实战要求完成预订的训练计划。但是,就在这大赛前紧张训练的时刻,郭浩洲不幸倒下了。
1993年8月14日,《天津日报》发表了该报记者从七运会写来的报道,题目是“夺金牌众志成城,洒热泪告慰恩师”。文章说:“郭教练的离去,使队员们少了一位良师益友,却增添了七运夺金牌,为恩师争光的斗志”,“……金牌到手,天津市队教练、队员不禁相拥而泣,在场观战的天津代表团领导也难以抑制激动心情,洒下泪水。”
为祖国航模运动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郭浩洲,他的事迹已载入《20世纪中国名人辞典》。
逝世
1993年5月15日,在四川成都新津机场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为备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运动会,带领天津航模队进行紧张训练的主教练郭浩洲突然逝世。噩耗传来,体育界人士无不深感悲痛。
后世纪念
郭浩洲在天津市航模队执教期间,以队为家,十数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带领全队勇攀高峰。他把自己短暂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祖国的体育事业,人们不会忘记他。同年6月16日,《天津日报》刊载了题为“献身航模,死而后已:郭浩洲事迹座谈会昨举行”的消息,文章说——昨天,市体委召开郭浩洲同志生平事迹座谈会,本市体育界和北京、保定市中航集团协会领导等60多人,悼念郭浩洲因公逝世,缅怀他的功绩。
航模运动
航空模型运动是以操纵、放飞自制或装配的模型航空器进行户外活动、训练比赛或创纪录飞行的一项科技性较强的运动。现代航空模型运动分为自由飞行、线操纵、无线电遥控、仿真和电动等五大类。按动力方式又分为:活塞发动机、喷气发动机、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和无动力的模型滑翔机等。航空模型的最大升力面积500平方分米;最大重量25千克;活塞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250毫升。航空模型的竞赛科目有:留空时间、飞行速度、飞行距离、特技、“空战”等。世界锦标赛设有30个项目,隔年举行一次。航空模型还设有专门记录各项绝对成绩的纪录项目。国际航联共设90项航空模型世界纪录。我国航空模型运动起步于四十年代,1947年举行首届全国比赛。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 于五十年代初建立了组织指导机构,培养了一批骨干,群众性的航空模型运动蓬勃发展,运动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10月我国加入了国际航空联合会(FAI),1979年开始步入世界赛场。至1998年止,我国选手已获19项世界冠军;58人59次打破31项世界纪录,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蝉联线操纵特技航空模型世界冠军的韩新平、牛安林和曾经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的郭浩洲、江育林陶考德甘彦龙何伟雄尹承伯赵济和、刘汉茂、李韶昆等一大批优秀航空模型运动员,已永载我国体育史册。航空模型运动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亲手制作的矫健雄鹰翱翔蓝天,往往会使青少年产生美好的遐想,激励他们不停地追求,使他们从兴趣爱好走进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理想。参加这项活动还可以学到许多科技知识,培养既善于动脑又善于动手和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优秀品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模型运动也将作为一项陶冶情操的高雅休闲活动而吸引更多的成年人的参与。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获得荣誉
生平事迹
凌云之志始于纸鸢
坚韧不拔的运动员
呕心沥血的教练员
逝世
后世纪念
航模运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