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传经(1931年3月生),男,
成武县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他毕业于成武师范,后成为山东省成武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魏传经在工作中积极收集民歌,共收集了370首,其中包括《
包楞调》《花蛤蟆》《花开蜜蜂来》等。他的民歌作品曾在1963年和1983年的
山东省民歌会演和演唱会上演出,并由上海唱片厂灌制成唱片。
魏传经,男,1931年3月生,
党集镇张石店村人。山东省成武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1951年,魏传经从成武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
成武县文化馆工作,收集民歌370首,其中《包楞调》、《花蛤蟆》、《花开蜜蜂来》等参加过1963年和1983年 山东省民歌会演和演唱会,上海唱片厂灌制了唱片。
包楞调是流行在成武县的民间歌曲。1962年10月,成武县文化馆干部魏传经在田集镇小程楼村采访民间歌手
周金英时,收集并记录了歌词,后由成武县第一中学教师孙啸天谱曲。
周金英演唱的包楞调,64段词由一首诗发展而来。诗为:“晴空明镜,松峰凤鸣,星亭清静,景动风轻。”诗中的每个字按先后顺序演变成四段词,每段由四句组成。整个唱词内容表现广泛,春夏秋冬、山水花草、
日月星辰、君王贤士、公子小姐、天仙神怪、名胜古迹等等,无所不包,应有尽有。
1963年,魏传经改写填词的包楞调,在
山东省民歌演唱会上,由
菏泽市代表队姚月兰演唱。演唱会后,由上海唱片社灌制唱片,《歌曲》杂志同年第四期发表,从此在全国流行起来。第二年5月,由山东省歌舞团独唱演员张英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唱,音乐界人士纷纷发表评论。成武民歌包楞调的问世,填补了我国
声乐史上民间花腔的空白,打破了国外音乐界认为只有欧美才有民间花腔的论断。
原籍菏泽的彭丽媛把包楞调带入
北京市后,几次出访北欧诸国时演唱,并录制成唱片和磁带发行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