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1930年代福源瓷厂主要技术骨干,东头窑场工艺名师傅。 1950年,郑玉树返回东头窑场继续与弟玉城经营福裕瓷厂。 1955年至1967年,郑玉树连任县工商联合会副主任委员。
郑玉树(1913—1981年)字孝荆。
德化县城关东头人。
中华民国陶瓷经营家郑发运侄儿。民国2年农历9月牛。陶瓷工艺家、经营家。民国后期东头窑场最大经营者,福裕瓷厂主人。集联瓷厂创建人之一。历任集联瓷厂厂长,人民瓷厂副厂长,县工商联副主委等。郑玉树出身于陶瓷世家,先辈瓷农兼营。祖父郑木应,曾办福源瓷厂,后由其次子、玉树
叔父郑发运接掌经营。父郑发亲(1889—1930年),又名世清,字吉男,瓷农兼业。母林冉(1891—1947年,雷峰朱紫人),家务之余亦于窑场作业。玉树小时读过两三年书,11岁辍学随叔父发运学习制瓷。初事简易小件成型、粘接、拭水,以后及至大件制作与全流程工艺、配方、装烧等无不精熟。他善于手拉坯制作各种大小碗盘杯壶碟瓶,尤擅大件如12莲花碗、14吋大盆、鱼盘、鸭碗等器皿,亦工精细珍品薄胎品荣杯制作。为1930年代福源瓷厂主要技术骨干,东头窑场工艺名师傅。亦曾临时受聘于西校场省属德化瓷业改良场,协助其制作较高难度产品。
1938年
玉树市25岁,与陈缎结婚成家。陈缎,德化南斗溪口人,民国11年农历8月生。婚后不久,他自立创办福裕瓷厂,与弟玉城合作经营,颇有发展。1945年抗日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陶瓷市场有所复苏,玉树转为经营行销生意,福裕瓷厂由玉城管理。次年,他与
福州市人林鹤卿合资于福州闹市区
台江区开展销行,从
德化县收购白瓷施彩运至福州转销国内外,台湾为当时主要市场之 1950年,郑玉树返回东头窑场继续与弟玉城经营福裕瓷厂。1954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福裕瓷厂作为重要股东,与城关集联(纱自)商行王文蘸、林河清、蔡贵翰、连荣、潘国坚、颜榕进、陈圣烟、李克坦、苏章俨、陈其上等10户及张承英、林克注等计29人于东头窑场合办集联瓷厂,玉树、玉城与陈缎、杨婵兄弟妯娌同时进厂。福源瓷厂陈美英、郑建民、福兴瓷厂郑文淡亦同时参加(郑文漩未几转至德化瓷厂)。玉树具有陶瓷生产工艺专业技能与管理经验,又是主要股东,被推任厂长,既负责行政、组织生产,又担负技术管理。工厂初办,事务纷繁,玉树正值盛年。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应对自如,有条不紊,新厂迅速走上正常轨道。
集联瓷厂于1956年2月实行公私合营,1960年转为地方国营,1964年改称人民瓷厂。公私合营以后,玉树任副厂长。1970年2月与红旗瓷厂合并,玉树分配技术科,为主负责生产技术管理,直至1978年退休。
被誉为陶瓷工艺名师的郑玉树,自己技艺娴熟,要求瓷工技术过硬。集联瓷厂初办,股东职工大都没有制瓷工艺技能,他们一面依靠原东头窑场老瓷人郑玉城、郑文淡、陈美英与青年技工
颜锦杰、郑建民等人为技术骨干,以老带新;一面开办技术培训班,玉树亲自讲授技术课,亲手现场操作示范..投产走上正轨后,玉树以车间窑场为办公室,随时巡回辅导,督促检查,亲自参与烧成掌握火候,要求技术人人过硬,产品质量项项过关,职工个个信服,收到良好的效果。任副厂长后,1950年代后期转为专事抓技术抓生产,亲自参与新产品开发设计试制、配方、烧成、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等重大技术问题研究与决策。他所设计及参与设计各种杯壶瓶盘碟等餐具、酒具、茶具、咖啡具以及花瓶、花插、文具等投放市场新产品不下100余种,其中不少产品于国内外多年盛销。1960年代以后,在当时极“左”路线形势下,他作为资方代表人物,承命转而从事外勤购销业务,从此与工艺技术分手,才能难以继续得到充分发挥。玉树为人处事随和,人际关系融治,工作热情踏实,恬淡名利得失,依然愉快积极工作以终。1981年3月病故,年68岁。他11岁从瓷,历经半个多世纪,为德化瓷业倾尽心血与汗水,受到社会同仁肯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955年至1967年,郑玉树连任县工商联合会副主任委员。曾被选为县人大代表。是政协
德化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