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电源
何电源
何电源自1952年起从事热带亚热带土壤肥力、植物营养与施肥工作超过40年。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橡胶树的土壤和生态环境、营养与施肥,稻田合理施用生石灰以改善作物潜育性水稻土,农田土壤污染对作物产品质量的影响,南方土壤中硅及炉渣硅肥的应用,以及养分在土壤-作物-家畜系统中的转化等。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何电源,原名殿元,1928年10月13日出生于湖南省江永县(今江永县)莲塘村。童年时期,他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洗礼,通过学校教育和民间活动,逐渐形成了爱国意识。1944年,因躲避战乱,他中断了在衡阳船山中学的学习,返回家乡。次年,日军占领了他的故乡,这段经历加深了他对侵略者的憎恨。1946年春季,随着学校的迁移,他回到了长沙市,并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阅读了多部进步文学作品。1948年秋天,他考入武汉大学农业化学系,接受了更多进步思想的熏陶,并积极参与了多项政治和社会活动。
职业生涯
1952年春天,何电源在大学四年级时加入了华南橡胶树宜林地勘察调查团队。毕业后,他被分配至华南垦殖局(农垦总局)生产技术处和总体设计室,主要从事橡胶树宜林地勘察调查及垦殖场总体设计和土壤肥料等科技工作。由于感到自身学科基础薄弱,1956年他考入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攻读土壤农化副博士学位。在导师李庆逵院士的指导下,他在南京大学进修了七门基础课程,并于1958年回到华南垦殖局继续研究土壤微量元素对橡胶树生长和产胶的影响。1960年春,他在中国科学院海南工作站担任小组组长,并负责相关科研工作。1970年,何电源及其家人被下放至新沂市县农村劳动,其间他积极推广农作物良种并解决当地农业生产问题。1975年3月,他调回南京土壤研究所,参与《中国土壤》的编写,并开展了一系列土壤硅和炉渣硅肥的研究。1980年,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兼代理所长,负责全所的业务行政和科研协作项目。在此期间,他还主持了五项科研课题,培养了九名硕士研究生,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
社会贡献
何电源在1980年至1992年间,担任了多个社会职务,包括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湖南省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理事、湖南省土壤肥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微量无素与食物链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农学会常务理事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职业生涯
社会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