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线
将尼龙油制成线充当垂钓用的线
鱼线是指鱼的身上一条侧线,就是在鱼体两侧的由许多小孔排列而成的线条。鱼通过鱼线感受到鱼耳所不能感受的低频振动,当敌害接近时,能及时发觉而逃离。鱼线也指钓鱼时用的线,常作“渔线”。
鱼器官
在鱼腮、鱼尾位置各切一刀,切开的位置有个白点就是鱼线,抓住线轻轻拍打鱼背再往外抽就可以了,最好是从鱼腮那头开始抽,两面一样。
抽的时候中间断掉的话再切一刀。
鱼线材质
尼龙的发明是近 代史上的一大创举,它给纺织、国防、民生带来了革命性的震撼,尤其将尼龙油制成线,充当垂钓用的线,不但是钓鱼上划时代之盛事,同时也为钓鱼运动的发展写下了新的一页。
最早产制尼龙钓线的是美国的厂商——杜邦、钓渔线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钓力值的问题,这尾鱼究竟能否拉得起来?钓线会不会断呢?这是钓友最担心的问题。而尼龙钓线即使是在草创初期其钓力和直径之纤细都远在其它代用品之上、基于这两个缘故 使得欧美生产的钓渔线、规格标示都以最实际的钓力值来计算。欧美的重量单位是磅,所以钓线的规格单位便是磅数制了。
随后出现了性能更加优异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DOYENTRONTEX 纤维),在鱼线行业内俗称大力马纤维,该纤维力学性能更加优异,密度小于水,具有超强的耐磨耐候耐腐蚀性能,逐渐有替代尼龙鱼线的趋势,特别是在高端鱼钓,海钓等领域已经成为主流产品,这也是国内鱼线加工行业的重点出口项目。
常用型号
常用的渔线型号有:0.4号(线径0.104毫米)、0.6号(0.128毫米)、0.8号(0.148毫米)、1号(0.165毫米)、1.2号(0.185毫米)、1.5号(0.205毫米)、2号(0.235毫米)、2.5号(0.260毫米)、3号(0.285毫米)、3.5号(0.310毫米)、4号(0.330毫米)、5号(0.370毫米)……主线一般本红色或水绿色接近水色,还有草绿色,当沉入水中时能看的到,子线用白色或者透明色其隐蔽性较好。
垂钓时需用何种型号的渔线,一般视垂钓水域和对象鱼而定。在江、河、湖、水库多大鱼水域,线径宜粗些为好;在养鱼池或单一精养鲫鱼为主体的水域,以1号线为佳;在野生小型鲫鱼水域中,以0.8~1.2号线为宜;在钓猾鱼之水域中,线越细越好;静态水域宜用细线,动态水域宜用粗线。简言之,钓大鱼用粗线,钓小鱼用细线。合理的用好线,是垂钓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为了增加获鱼率,有经验的钓手,钓线多选用下限,即钩线向小而细靠近。
鉴别保养
在渔具商店里购买鱼线时,可能会发现鱼线品种五花八门,商标注明有国产、合资、国外进口的等等,价格有几百元一盘的鱼线,便宜的有几块钱一盘的鱼线,包装上是琳琅满目,让购买者目不暇接。当然,鱼线中肯定有质量好的,也有质量一般或差的。虽然价格上的差异是选择鱼线优劣的一种简单方法,市场上鱼线的价格,很不规范,以次充好的现象,屡屡发生。仅从价格和外包装上是鉴别不了鱼线真正的品质,只有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才能鉴别出鱼线的优劣。
看线
当拿到鱼线后,首先看包装说明以及数据指标是否符合标准。然后打开外包装进行目测,无论什么颜色的鱼线,线的表面必须有光泽(编织线除外),透明线不能有颜色出现,有颜色的线不能发白,如果有与本色线不相符合的颜色出现在鱼线中(除生产时带色),那鱼线质量就一定有问题。另外,找一端标准鱼线与欲选购的鱼线相比,看一看线径的号数是否相同或接近,相差不大,或相同线径,那么鱼线尚可,如果相差很大,那肯定不是好鱼线了,因为有的劣质线,只有加大线径才能保持一定的拉力。
摸线
选购鱼线时,先将线拉出一段,用手指轻轻一捋,凭手感检验,鱼线的粗细是否均匀,表面是否平整。然后可将鱼线放入手掌,再后稍稍进行挤压,然后松开手掌,检查受力后的鱼线恢复情况如何,如果短时间快速恢复原样,属质量较好的鱼线,如果恢复得很慢或者根本恢复不了原样的线,那肯定是劣质线。另外,好的鱼线应该是非常柔软的,特别是柔软线做子线,好处多多。在鱼线线径相同的时候,越柔软越好。
试用
在垂钓时试用鱼线是最有效的一种鉴别方法。垂钓中,鱼线经过水的浸泡之后,可以试出其吸水性如何。鱼线表面做工粗糙,做线用料密度不够,防水保护层效果不好,在使用过程中,鱼线就会出现吸水现象,一旦鱼线吸水,线组的灵敏度下降,影响鱼汛的正常传递,好的鱼线不应该吸水。是否耐磨,也是衡量鱼线优劣的标准之一。有些线组上需要一些小配件(如漂座等),在垂钓过程中 需要反复调整,那么这些附着在鱼线上的配件,在调整时,要经常上下摩擦鱼线,如果鱼线质量不好,很快就会起毛或分叉,影响鱼线原有的拉力。另外,钓线在打结后,其强度越高,质量越好,在垂钓时,线组根据需要,要在钓线上打结扣,一般的钓线在打结处,拉力强度都会降低,而质量好的钓线,降低的幅度有限,质量差的钓线可能会下降到不足打结前拉力值的30%,所以在试用的时候,打个结,轻轻一拉检查强度如何。
保养
1.每次垂钓结束后,应及时将沾在钓线的水用干布擦干净,因为垂钓水域的水质成分很多,包括一定数量的油、盐、碱、酸等多种成分。如果不将含有这些成分的水擦干,钓线因受到腐蚀而降低强度。
2.将干净的钓线轻轻地缠在绕线盘上,尽量让钓线松弛,不要紧绷,因为长时间受力,会导致钓线失去原有的弹性。
3.绕线器最好选用圆形的比较好,方型绕线器四边都有直角,长时间摆放,钓线弯曲点的强度会下降,而且放出来的钓线都是有棱有角的。
4.所有的钓线都存放在干燥、无光、无污染的地方储藏,以免受潮变质、老化。
5.外出垂钓时,缠有钓线的绕线器,不要与其它杂物放在一块挤压,以免将钓线划伤,更不能与油脂放在一块。
6.如果发现钓线的颜色发生变化,褪色、变黄等或者发脆,说明钓线已经老化或开始老化,应该及时更换,切不能贪图侥幸而留下断线跑鱼的隐患
防止缠绕
1.钓鱼提空竿是无法避免的,但提竿的动作可以设计。假如提竿能避免垂直向上,让下落的鱼钩碰不到鱼线,钩线绞缠的几率不就可以少点吗?因此,提竿时,鱼竿向左或向右略偏斜一点,估计偏斜15~20度即可,这样偏斜不仅可以减少钩线绞缠,而且中鱼后,还能避免大鱼搅黄窝点。另外,在提竿时,用力不宜过大,稍稍添加一些力量就可以,一般是鱼不出水的,这样即使扬空竿,钩也不会缠鱼线,这些规范动作设计运用熟练后,不仅对多钓获有帮助,而且有效地防止鱼线的绞缠。
2.线组改造:首先是风线。风线不宜长,过长不仅把握不住最佳提竿时机,而且极易乱线。风线的长度一般来说,以离水面50~60厘米为宜。举例说,如果水深100厘米,只须用150~160厘米的鱼线就足够了。我说的是一般的情况下,但是如果鱼塘的鱼头大,该用长线还是应该使用长线,如鱼塘水面离岸过高,落差大,钓大鱼自然需要用长线了。
使用传统手竿钓的钓友,大多是一根线到钩,这不科学,悬坠钓都是主线和子线组合的。主线粗,子线细。比如主线用直径0.2毫米的,子线可用0.16毫米,甚至可用0.12毫米的。这样的组合好处多,比如钩挂荷梗最多舍弃子线和鱼钩,对主线和鱼竿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更换线钩也方便,子线钩组可以多备几副,子线断了用备用的子线拴扣即可。有人统计,换根子线速度快的只需用10秒钟,如不是这样组合的,换根鱼线常要费一番功夫,更不用说重拴鱼钩了。
3.如果在提竿时发现鱼线绞缠,这时的心态不能急躁,持竿动作不要太大,应尽量使鱼竿平稳,控制好竿尖不要抖动,小心地抽回钓竿,这样可减轻鱼线绞缠的几率,对解开绞缠的鱼线大有益处。
某些品牌炒作概念说正副静电互相排斥可以达到防缠绕的目的,纯粹是无稽之谈
研究
科技日报讯(记者常丽君)2月2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了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研究论文,他们开发出一种能把普通钓鱼线和缝纫线变成强力人造肌肉的廉价方法。与同样长度、重量的人类肌肉相比,这种肌肉能提起的重量是人类肌肉的100多倍,产生的机械功率也达到100倍,每千克能产生7.1马力的功率,与一架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机械功率相当。
研究人员把高强度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聚合物钓鱼线和缝纫线搓捻、盘绕在一起,缝纫线外面涂有一层金属涂层,也可以直接用金属丝和肌肉捻在一起,通电让其产生温差,这种人造肌肉就是靠温差产生的冷热改变而工作的。搓捻的聚合物纤维就像扭力肌肉,能使一个较重的转轮达到每分钟一万转。然后增加捻数直到聚合纤维卷得像一根紧扭的橡胶带,这样就成了一种能沿自身长度方向剧烈收缩的肌肉。温度升高即加热时能沿自身长度方向剧烈收缩,变冷后又会恢复到原来长度。如果盘绕方向和纤维最初的搓捻方向不同,就会反过来变成加热扩张、制冷收缩。
天然肌肉只能收缩自身长度的20%左右,而人造肌肉能收缩到50%,在重机械载荷情况下,肌肉收缩舒张循环可达百万次。论文作者、该校纳米技术研究所所长雷·鲍曼说,这些聚合物肌肉应用前景广阔,一个可能应用领域就是超人力量,如机器人和外骨骼。把一束聚乙烯钓鱼线搓捻在一起,总直径只有人头发的10倍,而制成的聚合物肌肉能举起16磅的重物,如果按照自然肌肉那样组织,一百根这种肌肉就能举起约0.8吨的重物。
反过来,独立操作这种直径不足一根头发的盘绕聚合物肌肉,可以给人形机器人带来面部表情,就像有生命似的;也能使实施侵入式微手术的机器人更加熟练灵敏。此外,它们还能给微型的“芯片实验室”充电,作为触觉交流设备,把远方机器人手上传感器感知的触觉传到人手上。
人造肌肉还能利用环境温差自行充电,可用在温室或建筑物上,自动打开关闭窗户,从而节约用电减少噪音。论文第一作者、鲍曼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卡特尔·海恩斯说:“根据聚合物肌肉的纺织纹理来看,上面的孔能随着温度变化可逆性地打开关闭。这也为将来造出舒适性可调服装带来了可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鱼器官
鱼线材质
常用型号
鉴别保养
看线
摸线
试用
保养
防止缠绕
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