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jú hé)。
黄河的支流。在
河南省西北部,源出
济源市,东南流入黄河。上游由塌七河、五指河和虎岭河三条支流组成,至三河村西汇流,在济源市区下游河合村汇入漭河,全长12公里,流域面积240平方公里,河道纵坡1/20—1/60。年平均径流量0.47亿立米。
水是发源于济源境内一条古老的河流,在中国古今水系中无同名者。与湨水相关的“湨梁”一词,最早出现在《
尔雅》“梁莫大于湨梁”和《春秋·襄公十六年》“公会晋侯、宋公……于湨梁。”湨梁会盟是
春秋时期的一次大事件,记载的是公元前557年11个诸侯国在这里结盟共商御齐之策的故事。关于湨梁的位置,《
辞海》释为:“古代筑在湨水旁的大堤。在今河南
济源市西北。”《
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湨梁”标在济源西北,距济源城约20公里,与《辞海》相一致。但是,清《济源县志》中记载的湨梁位置,却在“城东南半里许”。就资料的权威性而言,《辞海》和《中国历史地图集》高于地方志,但就一个具体的地名或遗址而言,地方志不仅据有所本,而且有当地的代代相传,同样是可信的。据段守元老人讲,他自幼酷爱书法,20世纪30年代,御驾庄修寨门,他曾题写过“湨梁故地”匾额。御驾庄在旧城东南,湨水南岸,距城墙不远,也可证《济源县志》记载的湨梁位置是无可置疑的。那么,《
辞海》、《
中国历史地图集》是根据什么把湨梁定位在
济源市西北?湨梁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竟为天下“莫大”?都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据清《济源县志》记载,湨水有三个源头:一出姑嫂山南,经涧北村西武山(万羊山)南;一出五指山纸坊,会灵都宫麻姑河二水而东;一出秦岭山下,经曲阳故城西南。三条水流在官桥村西北三河口汇为一川,经县城南东流,与水(即蟒河)汇合东南流,入于
黄河。
《
水经注》关于湨水的记载是:“湨水出原城西北原山勋掌谷,俗谓之为白涧水。南经原城西。《
春秋》会于湨梁,谓是水之坟梁也。《
尔雅》曰:梁莫大于湨梁。梁,水堤也。湨水又东南,经阳城东,与南源合。水出阳城南溪,阳亦樊也,一曰阳樊……其水东北流……合北水……又东经钟繇坞北……又东北经波县故城北……又南注于河。”
按照
济源市现在的水系,“勋掌谷”、“白涧水”是
野河的上游。蟒河从发源至城东,都在老城北部,流至城东与湨水汇合后,仍称蟒河,这与《
水经注》记载有些差别,可能是一千多年来地理变化造成的。不过,《济源县志》中记载的蟒河,古代也称湨水,因此这些差别并不影响对湨梁的探讨。《水经注》中的湨水“经
钟繇坞北”与《济源县志》中的湨水“经县城南”也只是参照物不同,实际所指都是湨水在旧县城南这一段。《水经注》把钟繇坞作为参照物,是因为
济源市城
隋朝始建,而《水经注》作于
北魏时期,那时还没有济源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