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
水雷是水雷的一种类型,属于非触发水雷,其特点是无需与敌方舰船相撞即可起爆。这种水雷最早由
德国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研发成功。尽管磁性水雷具有一定的威力和隐蔽性,但也存在着易受
地磁场影响而导致自爆的问题。
磁性水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实际应用。1939年9月,德国在英国
泰晤士河河口至哈姆贝尔附近海域布设了磁性沉底水雷。
英国尝试使用传统的扫雷工具进行清除,但未能取得成效。随后,一艘德国布雷飞机不慎将磁性沉底
水雷投放在离海岸不远处的浅滩,使得英国得以获取并研究这两枚水雷,最终揭开了其工作原理的秘密。
普通水雷通常采用触发式设计,依靠触角内的化学反应装置实现引爆。相比之下,磁性水雷则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舰船本身就像一个浮动的“大
磁铁”,在其建造过程中,由于频繁的敲击,船体钢板和其他铁质部件会被
地球磁场逐渐磁化,从而带有一定的磁性。当舰船驶入布设有磁性水雷的水域时,水雷上的磁针会受到舰船磁场的作用而转动,进而接通起爆电路,导致水雷按照预设方式进行爆炸。磁性水雷的设计使其能够在适当的水深处布设,且无须借助铁索固定,增强了其隐蔽性和杀伤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磁性水雷的缺陷也被逐步克服。为了减少
地磁场对其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发了磁感应
水雷,以绕有多圈导线的铁棒取代原有的磁针。根据
电磁感应定律,当舰船
磁场扫过水雷铁棒上的感应线圈时,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引发水雷爆炸。此外,科学家还研制出了一系列新型水雷,如音响水雷、
水压水雷以及磁-声-水压联合型水雷,它们均能根据
电磁感应原理,通过不同信号激发水雷线圈上的电流变化,达到引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