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晖与黎派音乐》旨在通过已掌握的可靠史料、史实,对黎锦晖其人、其作加以评述,冀盼有助于读者对历史上“黎锦晖现象”的进一步思考,认识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过程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从而有利于继承、发扬这份珍贵的民族音乐
文化遗产。
《黎锦晖与黎派音乐》旨在通过已掌握的可靠史料、史实,对黎锦晖其人、其作加以评述,冀盼有助于读者对历史上“黎锦晖现象”的进一步思考,认识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过程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从而有利于继承、发扬这份珍贵的民族音乐
文化遗产。
黎锦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登上中国乐坛的音乐大师。他为当时还生活在封建社会阴影下的中国孩子们写的歌舞音乐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风靡全国,以“美”和“爱”的甘露,滋润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心田。作曲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确立了中国儿童歌舞剧和
歌舞表演曲的新体裁、新乐风;20年代中后期,作曲家又为成年人谱写出别具一格的“时代曲”,在城市平民大众之中广为传唱,开中国流行音乐之先河。
黎锦晖的音乐道路,曲折而艰辛。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学派的多方面复杂因素,形成了一种奇特的“
黎锦晖现象”,即包括
黎姓儿童歌
舞曲和成人时代曲在内的“黎派音乐”,一方面在学校、社会广为流传、备受欢迎,另一方面又几乎从一开始就被视为音乐艺术的“另类”,或遭执政当局名令禁演禁唱,或被学者文人非议抨击、鄙夷蔑视,身陷“四面楚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黎氏儿童歌舞音乐逐步得到了应有的肯定,而他的“时代曲”却依然于禁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黎锦晖背负着“靡靡之音”和“黄色音乐鼻祖”的罪名。而音乐界谈“黄”色变,讳莫如深,致使这方面问题长期笼罩在人云亦云、是非莫辩的历史迷雾之中。
孙继南,1928年生,安徽芜湖人。1952年
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保送至
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两年。长期从事音乐教育及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1994年离休前曾任山师及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兼任教育部艺教委委员、中国音协音教委委员、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
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等职。著有《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主编之一)、《黎锦晖评传》、《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及《当代中国音乐》的部分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