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指标,又称感觉指标,是一种无法通过直接度量或计数取得数值,而需要依靠人们的感觉和评价来确定其量的指标。这类指标通常用于民意调查、对事物的整体评估等方面。尽管主观指标的产生和测量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但它们仍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特征
主观性
主观指标的主观性体现在其形成和测量过程中因融入了人的主观因素而导致的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这些指标是由具备不同特点的人提出的,并且在概念设计和价值测量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指标映射内容的偏误和指标值的偏差。
客观性
尽管主观指标反映的是人们的主观感受,但这些感受并不可能完全脱离客观实际。这是因为主观指标所反映的并不是单一个人的感受,而是众多人群的感受。即使个别个体之间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可能存在差异,甚至是刻意制造误差,然而当大量个体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进行综合平均时,其结果往往会趋向一致,这种一致性正体现了公众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的心理状态。因此,主观指标也具有客观性。
应用现状
在中国,主观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领域的应用相对保守,与客观指标相比,使用的数量较少。而在国际上,特别是在社会经济统计和评价方面,主观指标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他们认为,主观指标能够更加灵敏地反应社会状况和社会运行的好坏,同时也能揭示一些社会问题背后的原因。在中国,除了认知上的限制之外,主观指标的应用还面临着其他挑战,如设计灵活性较大,易涉及社会敏感问题,指标值不稳定,测量难度较高,以及量化方法不够简单明了等问题。
缺点
由于客观指标的一些局限性,研究者和管理者开始更多地关注主观指标作为绩效评价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主观测量依赖于人类的判断,因此容易出现与判断过程相关的各种错误,如评价过宽或过严、趋中趋势、光环效应、对比效应、近期效应、邻近性偏见等。此外,评定者与被评者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影响绩效评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