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宾河古城遗址
注宾河古城遗址
注宾河古城遗址是中原地区的一个历史遗址,位于罗布泊地区。该遗址的隶属、职能尚不清楚,其重要性在于地处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尽管如此,遗址的确切性质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工作来确认。
发现与命名
注宾河古城遗址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厚远通过Google Earth卫星遥感图发现的。经过实地考察,他们确认这是一个大型古建筑遗址,其规模仅次于楼兰遗址。通过碳测年技术,研究人员确定了罗布泊地区多个古城遗址的年代,包括楼兰佛塔、方城城墙、且尔乞都克城墙、土垠遗址和米兰古戍堡。其中,注宾河古城遗址的年代约为公元440至500年,形成于北魏时期。这一发现使研究人员猜测该遗址可能是北魏文献中提到的“注宾城”,并暂时命名为“注宾河古城遗址”。
文献与地理关联
根据史书记载,罗布泊地区曾有两个地名不详的古代城郭,即注宾城和埒娄城。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提到了注宾城的位置,指出其位于墨山国南部和楼兰南部之间。新发现的古城遗址与这两个地点的距离大致相符。此外,考古学家黄盛璋曾考证出小河墓地西侧的小河古河道可能是注宾河。结合这些线索,吕厚远等人推测新发现的古城遗址可能是注宾城。然而,对于注宾城的历史细节,如规模、人口和消失原因,目前仍无法得知。
考古发现
2008年11月,吕厚远在家使用笔记本电脑查看相关遗址的卫星影像资料时,注意到小河墓地西北方有一个疑似人工形成的L形结构。随后,考察队对该区域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了红烧土、石料、陶片、动物骨骼和五铢钱等遗物。他们在遗址内发现了由红柳和泥土建造的墙体,以及散布的陶器碎片。这些发现支持了注宾河古城遗址的存在,并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考古证据。
专家观点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认为,根据年代、地理位置和文献资料来推测新发现的古城到底是哪个古城,是可行的。但他也认为,最终的结论,确有待发掘工作。
事件回放
2008年11月24日,吕厚远在家里用笔记本电脑调取小河遗址、米兰遗址、楼兰遗址等需要前往考察的遗址的卫星影像资料。在对小河遗址周围20~30公里范围进行高分辨率扫描时,他突然发现,在小河墓地西北方5~6公里左右,古河道西岸河曲中心部位,由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明显的白色条带组成的直角形,直角在东南,像一个反写的L形。11月27日,考察队到达小河墓地遗址的第二天,考察队即向L形可疑点进发。向东走过沙漠,在离可疑点以西1.5公里左右的沙丘间平地上,考察队发现了纺轮、陶片、动物骨骼等,并发现两枚五铢钱。到达可疑点后,首先看到的是一片面积几平方米的红烧土。向东出现一堆大小在10~20厘米左右的石料或石器。然后发现由红柳和泥土筑成的南边墙体一直延伸到东端,在中断墙体近顶部采集红柳枝样品。东边南北方向的墙体只暴露了墙基的底部,宽约6~8米,由人工堆积的泥土构建而成,相对平坦。在墙体内侧,分布着断断续续的红烧土,在多处红烧土中发现木炭,在南端和中端红烧土中采集了两块木炭样品,另外墙体上及周围散布着一些陶器的碎片。在北边的东西向墙体上,考察队测得墙体顶部宽6米。在西边分布着许多沙丘,没有发现西边墙体,证实了这个可疑点是一个由3个边长约220多米墙体组成的大型古城遗址,考察队将其暂定名为“汉晋四号遗址”。
目录
概述
发现与命名
文献与地理关联
考古发现
专家观点
事件回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