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绮石
明代医家
汪绮石,明代医学家。生平履贯无从考究,世称绮石先生。绮石以善治虚劳病名重一时,尝著《理虚元鉴》,现有刻本行世。
人物经历
绮石,一称汪绮石,约为明末医家,具体姓名及详细生卒年月与里籍难以考证,但称之为绮石先生,以善治虚劳病证而著称于世。他在历代诸家学术思想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于虚劳病独具心得,在虚劳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预后以及预防等方面形成系统,为中医学的虚劳病防治作出贡献。著有《理虚元鉴》。
绮石认为虚劳病的形成原因,包括先天之因、后天之因、痘疹及病后之因,外感之因、境遇之因以及医药之因等六个方面。虚劳病的病机总与人体正气虚衰有关,与五脏关系密切。绮石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结合五脏病机的相互关系,提出治疗虚劳应以肺、脾、肾三脏为最重要。他认为,在虚劳病的认识过程中,由于体弱久病,往往病情表现复杂,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但总有标本之不同,或阴虚为本,或阳虚为本,这在治疗时十分重要。绮石认为,阴虚之病,统之于肺,其病有数种,如劳嗽、骨蒸、吐血、潮热,甚至为尸。阳虚之病,统之于脾,但又有夺精、夺火、夺气之不同。总之,绮石阐发劳嗽的病机,从阴阳分证,从五脏着眼,虽认为与心、肝、脾、肺、肾诸脏均有关,但其中以肺、脾二脏尤为重视,较之以先后二天脾肾论虚劳病机者,尤有特点。其对阴阳精气亏虚之证的认识,虽加以区分,但又十分注意相互之间的关系,认为阴虚之久者阳必虚;阳虚之久者阴亦虚;夺精者必夺气,夺气者亦夺精。因此治疗既不宜寒凉太过以伤阳,又不可偏执补火以伤阴。这些观点,足补前人之所未备,亦是绮石的独到见解。
绮石认为,虚劳之治,当以肺、脾、肾三脏为主。劳嗽初起之时,应考虑多挟表邪。盖劳证之起在于人体之虚,肺气虚,最易感受外邪,风邪乘虚侵入,邪气内侵,气机郁闭,多易化火,致使外火与内火交炽,更易损伤肺金,导致咳嗽不止。因此治疗时,不可壅补,更不宜敛涩,防止邪气留恋。否则,正气不仅不能得复,反而助火伤正,使病情加重。药用以北柴胡前胡桔梗川贝母兜铃等清疏之品为主,待邪气已清之后,才可选用清凉滋阴之剂。如劳证干咳者,症见有声无痰,喉中作痒,症属精血不足,水不济火,阴虚火旺上炎,灼烁肺金,肺脏燥涩所致,治宜清金甘桔汤(桔梗、川贝母、麦冬肉、花粉、地黄玄参芍药、丹皮、粉甘草、灯心)以元参、白芍、生地等补益精血,丹皮清虚火,麦冬、花粉养阴生津,川贝母、桔梗润肺宣肺,炙甘草和中。全方补而不腻,凉而不寒,—派清凉滋阴之品。若病情由色欲太过而致,又宜用琼玉膏(生地、白茯苓、白蜜、人参),以人参大补元气,培土生金,生地、白蜜养肺润燥,金水相生。共合滋阴润肺,益气健脾,先后天俱顾,以治疗肺肾阴亏、元气不足之候。
若劳嗽而痰中带血丝血珠者,多由于内火伤肺而致,绮石主张用清金甘桔汤第二方(桔梗地黄芍药、丹皮、麦冬玄参川贝母、茯苓、阿胶、甘草),以养阴清热,凉血止血。对于劳症吐血,当吐血正涌之时,可用炒蒲黄、炒柏树、陈棕炭三味为主,并佐以紫苑、犀牛角、地黄、芍药之类,润肺凉血清热。若吐血涌盛,汤药无隙可进者,可用热黄米酒濯其两足,引火下行,其血渐止。至于吐血初起,可用犀角地黄汤(犀角、赤芍药、丹皮、地黄)凉血止血。若嫌其力缓,可用绮石自制的加味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汤加蒲黄、灯芯、荷叶)。劳热骨蒸之证,绮石总以清金、养荣、疏邪、润燥为主,方如清热养荣汤(北柴胡、丹皮、地骨皮地黄、当归、芍药玄参、茯苓、麦冬肉、生甘草、灯芯)等。若病至传尸劳阶段,还可用百合清金汤(大百部、地骨皮、人参、麦冬桔梗、生地、丹皮、芍药、茯苓、甘草)。总之,绮石治虚劳属阴虚者,以治肺为中心,或清肺之火热,或补肺之阴津,或敛肺之气阴。当然,在具体治疗时,还要考虑脾、肺二脏。
绮石从情志、气候、用药、饮食等方面,对虚劳病的治疗、调养以及预防诸方面提出了系统的注意事宜,为虚劳的临床防治提供了多种方法,颇有指导意义。他对虚劳病的论述和阐发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最有成就的一家,至今其观点仍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参考资料
绮石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1-12-1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